第119章 专家(第3/4页)

罗裳跟一个又一个患者交流时,诊室里的人都能听得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他人只觉得罗裳厉害,却不知道厉害在哪里,这些老大夫却能听得出来。

郭老叹了口气,指着那位肢体震颤老者的病历跟其他大夫说:“他这个病是虚损,还有脱肛。是肝肾不足、土衰木乘之像,心肾肝脾四脏皆不调。调理起来,这个药方可得好好斟酌了。”

“因为牵涉到的脏器多,这个药方要偏大一些,越是大方子,越讲究配伍,不是说方子大就可以随意增减的,这里边有学问啊。”

他们当着患者的面不会直说这个病难治,但大体的意思他们都清楚。越是复杂的病,越考校一个人开方的能力。

就像湿热,是很常见的,但仅仅是这一点,开方时就需要仔细考量。因为燥湿的药偏于温性,服用稍过就会生热。而清热药又偏于凉性,用多了同样会助湿。所以这个分寸的拿捏和药材的选取是很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的。

他们看完这两个病历,再旁听罗裳给几个患者诊断开方,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考察下去了。

郭老笑着把病历还给那两位老人,说:“难怪程主任不过来,他对小罗倒是放心。”

另外两个大夫略有些尴尬,他们来之前,可是抱着怀疑的心态的。按照以往的生活验,他们甚至误会罗裳是哪个领导的亲戚或者小孩,想进他们这个检查小组来踱金的。

现在一切都已明了,几个人自然放下了成见,再看罗裳时,感觉这小姑娘顺眼了许多。

他们时间也不多,看到这里,几个人已经准备告辞了。这时罗裳正在给一个中年男人诊断。

那男人上来就跟罗裳说:“罗大夫,我最近也找了本医书看,我感觉我这是阴虚,要不要吃点地骨皮什么的?”

看着这中年虚胖的脸,还有不甚明显的双下巴,郭老沉默了。

当医生的,遇到这种自以为懂的患者,有时候还得费心解释。要是真懂还行,怕的是只懂一点,然后自以为很懂,要是脾气再犟一点,跟医生辩解,甚至当场要求医生给说明白,这就比较麻烦。

罗裳瞧了他一眼,随后指了指赵哥带来的新患者,也就是那位呼吸时张口抬肩的肺病患者。

“你看看他,看看他的胖瘦,再看看他的舌头,跟你的做下对比,你就知道谁阴虚了。”

那位患了肺病的老头一直在喘,病得不轻,反应倒是快。罗裳这边刚说完,他就配合地伸出舌头。

罗裳对面的中年男人往那边瞧了一眼,明显有些惊讶:“他这舌头,怎么像被热水烫了一样,有点抽巴了?”

罗裳告诉他:“这位老人家就是阴虚为主,他这样的人,一般都瘦,舌体瘦小发红,你看他舌面上是不是连舌苔都没有?人家这才叫阴虚。”

中年男人一连声地答应着,罗裳又示意他伸出自己的舌头,还从自己抽屉里拿出圆镜子让他自己照着看一下:“再看看你的,舌体胖大有齿痕、舌面津垂欲滴,舌后有腻苔,且微微发黄。”

“这跟阴虚搭不上关系,就是水寒土湿,湿聚生热,且有肝气郁滞之像,因为你舌头两侧是鼓胀的嘛……”

罗裳这一连串解释下来,中年男人虽然不是很理解,但大概意思他懂了,也知道了自己先前的理解完全不搭边,还是反的。

“哦,那就不用地骨皮了呗?”他说。

“当然不用。”罗裳说完,把开好的药方交到这病人手上。

她这边暂时有了点空当,郭老就提出告辞:“小罗,我看你这儿也挺忙的,要不我们几个先回去。回头你进组了,咱们再详聊。”

罗裳站了起来,示意下一位病人稍等会,然后跟郭老说:“你们几位来之前不是说过想看看我的药房吗?先去看看吧。”

这次他们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各个药厂的产品进行检查,所以只是懂医的话还不够,还得懂药材鉴别,最好还要懂制药。

之前石院长告诉罗裳郭老他们要过来的时候,就跟罗裳说过,那几个专家有意看看罗裳这个诊所的药。

对于罗裳来说,被人怀疑和检验,固然不是很愉快的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能说明这几位老大夫比较尽责。

这个年代骗子横生,但也有很多认真负责的人在坚持着自己的操守,这几个老大夫也有自己的原则,所以罗裳对他们都挺客气的。

“你要是没意见,那就看看。让我也见识见识你这的药材。”郭老最先答应。

另外两位老大夫也挺好奇的,几个人便一起跟在罗裳身后,穿过后门,往贮药间和制药间走。

这时候于航等人并没有熬药,但制药间的架子上晾晒着六箩大蜜丸。看到架子旁边有个布袋子,郭老拿起来往里瞧了一眼,看到里面放着半袋子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