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扬帆(第3/5页)
其他人在抓紧时间做准备工作,程钊明却往青州市同行这边打量了好几眼。青州那边来了两位女中医,另一位已年近五十,不可能是他师妹。所以,唯一的人选就是那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了。
让他意外的是,那小姑娘面前的队伍排得还挺长的。并没有年轻中医出诊时常见的冷清。
现场这种情况,程钊明也不方便过去跟罗裳打招呼。而且据他所知,他要过来的事,他这位小师妹可能还不知情,他过来,只是他师父单方面对他的要求。
汇川市这边的大夫眼见得都要坐好了,程钊明却跟广场中轴线旁边那位大夫商量了下,想跟他换个位置。
这个位置,挨着青州市中医的队伍,倒也没什么要紧的,那位大夫自然没意见,便拿着自己带来的器材和桌上的牌子往旁边走了走,坐到了程钊明原来的位置上。
义诊很快开始了,程钊明和罗裳之间只隔着一位中年大夫。所以他略一偏头,就能看到罗裳。
这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程钊明面前也开始排上了长队。从广场上队伍的规模上来看,青州市对这次义诊很重视,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所以来看病的患者这么多。
眼看着青州同行已经开始给人看病,程钊明也沉下心来,开始接待患者。
“罗大夫,这是我妈亲妹妹,我小姨。”罗裳看完几个病人,就轮到了老病号。但这次老病号自己并不急于看病,反倒把自己带来的亲戚介绍给罗裳。
“她哪儿不舒服?”说话间,罗裳已经开始给这位中年妇女诊脉。
“就是老上火,现在嘴里还生了口疮,吃了不少退火药都没用。”患者说话时还捂了下腮帮子,看上去很不舒服。
罗裳点头,暂时没说话,一只手稳稳地搭在患者手腕上。
她给人看病时,处突大队那几个队员经过了这边,也在往这边张望。小谢碰了下郭毅:“瞧瞧,你姐也来了,她可真厉害,都跟这些大专家平起平座了。”
郭毅早就看到罗裳了,他得执勤,不好擅自离队跑去跟罗裳说话,但他心里却自豪得不行,如果有个尾巴,他早就摇起来了。
“韩队还能来吗?”另一个队员问道。
“不好说,本来说要来的,但三道沟村附近的废物回收站不是收到了一些异常的废纸箱吗,他去查看情况了,不知道能不能及时赶回来。”
他们说话的时候,罗裳还在专心看病,这时她已经给那位中年妇女诊完脉,看完她口腔里的情况之后,罗裳并没有急于进行触诊,反倒先问她:“手脚是不是挺凉的?”
“对啊对啊,有个大夫说是肾虚,还给我开过补肾的,说是能温补肾阳。”
因为上火的事,这位中年妇女找过好几个大夫,居然都不管用,所以这次她一听说有名老中医义诊的活动,就跟着亲戚来了。
要不是亲戚力推罗裳,她可能也会跟别人一样,找个老大夫排队了。
罗裳在对她进行初步检查后,心里就已经预料到了一些大夫可能会有的误区。这个人四脚冷凉,是有可能被误认为少阴经病的四逆汤证的。
还有一些大夫,可能会因为患者经常上火,从而开出降火药,比如黄连黄芩这些。
这么做,其实都是走入了误区。因为患者不是阳虚,她本身阳气是够的,并不虚。但她有阳郁,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所以才导致她四肢不温。
这种阳郁不达,是由于气机运转不畅导致的,阳郁时间久了,自然容易化火。所以这种病人还容易上火,牙疼、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口干舌燥都可能找上门来。
首先要做的不是温阳,而是调畅气机,让身体阳气能够正常运转起来。
针对这些情况,有现成的方剂,就是四逆散。所谓四逆,指的就是四肢不温这种情况。但四逆散跟四逆汤完全不是一回事,治的也不是一种病。前者重视调畅气机,后者则是温阳救逆。一字之差,药方大为不同,作用也有天壤之别。
罗裳很快开出了药方,她写好方子,递给那位患者,跟她说:“回头拿着药方去医院或者我诊所拿药。”
患者答应一声,接过药方,自己先看了一眼,这一看,她就有些疑惑起来。因为病的时间长了,她自己也找过医书,所以她认识几种能清热祛火的药材。
罗裳所开的药方,并没有常见祛火药,这让她挺不解的,她上火成这样,不祛火能治好病吗?
“有什么问题吗?”罗裳看出了她的疑虑,就问了一句。
周围有人听到了,便朝着这边看了过来。
那患者连忙客气地道:“大夫,不用开点别的药啊,比如祛火的?”
罗裳和气地道:“不用啊,药方里每一味药都是大有用处的。不必再添加多余的。比如柴胡和芍药,这是常用的对药,在一起用,一个可以散,一个可以收。一个升一个降,联合使用,能很好地调畅气机。另外几味药我就不详细解释了,你拿药回去,吃三天如果不见效,就可以考虑换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