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2/2页)

跟着林母一起来的,还有钱爱芬和张琴芳。

宁书在屋子里烧热水,听到了外面有女人的声音,还是熟悉的,就出来看了。然后看到了林母几人。

岁月从来不会优待任何人,林母几人看着比前几年老了,头上的白发也多了。

“娘、大嫂、二嫂……”宁书微笑的打了招呼。

宁书看她们的同时,她们也在看宁书,她们觉得,宁书是越来越气派了,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回家的第一天,宁书家里没有开伙,晚饭是在老宅吃的。不过因着他们赶路累了,林母也没有大做。

到了第二天,林母才叫上钱爱芬和张琴芳一起大做,杀鸡炖汤,她忙的不亦乐乎。

回到老家,三个宝也仿佛有了灵魂,跟着几个堂哥到处玩,满山的跑。

宁书这几年没回来了,后来也没再收林小山家的笋了,但前两次她从林小山家收笋给的钱,也够他们过好了。

现在宁书回来了,以前关系还不错的林小山娘等妇女,都纷纷来看了,还拿了一些蔬菜、鸡蛋过来。

仿佛这几年都一直在交往时的。

宁书一直以为,她在青林湾生产大队这些年,没什么朋友,可现在看来并不是。至少在林小山娘等人的心里,是把她当朋友的。

宁书一家人在村里过了年,到了初五,他们就开车离开了,实在是二宝的时间比较赶。离开的时候,他们倒是邀请林父林母去首都住一段时间,但是老两口怎么都不去,没有办法,他们只能自己走了。

从老家回来,宁书就准备团购铺子的事情了。

78年12月,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经济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宁书也想早点解决系统的事情,所以她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之后,就马上行动了起来。

开团购店并不是那么好开的,首先是选择东西。

不过这个并不困难,宁书的目标是首都的所有农村,所以她租了拖拉机,带着司机跑生产队大队,和大队长、村长等人谈采购的事情。

她给的价钱非常合适,村民们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

宁书的团购铺子开在菜市场旁边,所以很多大院的人都知道了她的事情。

有些人觉得她丢脸,也有些人虽然没这个想法,但也想不明白,她一个堂堂团长媳妇,世界冠军的娘,为什么会去做这种事情?

虽然国家在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但是大家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以前,觉得拿铁饭碗好。

不过,宁书是不会管大家怎么议论她的,她现在每天时间都不够了。甚至铺子还请了服务员,很凑巧的,那个服务员的婆婆就是曾经被三个宝误会成人贩子的老婆子。

随着改革开放,很多地方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也因此,宁书的食品是真的不缺地方收。

作为最早一批下海的私营老板,宁书很快被各大报社报道了出来。她的丈夫是团长、她的儿子是世界冠军,她响应国家搞私营经济的发展,从一点程度上,成了代表人物。

国家也的确拿她作为形象人物,来鼓励大家。

因此,宁书的团购铺子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当然了,也有人想开始效仿了,但是附近的人都知道她的身份,所以就算有人也开这样的铺子,却不会开在她的周边开,而是开在不同的街道。

在忙碌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二宝依旧在体坛上发光发热。一宝上了高中之后,进了少年班。本来少年班也有三宝的名额,但是相对于读书,三宝更喜欢画画。因此,三宝没有去少年班,而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画画。

这一天,宁书像往常一样的吃好早饭去了团购铺子,她才走到铺子门口,就被人叫住了。

“宁书……”那声音是宁书从来没有听过,她顺着声音看去,是一个中年妇女,却是一张陌生打扮的有些艳丽的脸。宁书心想,这人是谁。

然而没等她问,对方就开口了:“宁书,你不记得我了吗?你把我害的那么惨,你不记得我了吗?”

现在是铺子的高峰期,进进出出来取货的人很多,看见这一幕,都不由的停了下来。

要说团购铺子有哪个优点,就是不用赶早来买菜了,只要前一天定好的,第二天不管什么时候来拿,都会留好。当然了,前一天定的时候,钱也是提前付的。

“老板娘,这是谁啊?好像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有客人开口。

宁书摇摇头:“我也不认识。”

宁书这句我也不认识仿佛促动了对方的开关,她顿时情绪失控了:“宁书,你当年写我的名字害我下乡,你忘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