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交战(上)(第3/4页)

损耗如此之大,即使真能尽力消灭殖民帝国,中方的海军恐怕也残存不了多少了。

实力僵持不下,交战双方都无法改变战场形势,战局反而会陷入了某种诡异的平衡。平衡意味着稳定,稳定意味着秩序。既然平衡已经确立,那先前助推着黄金暴涨的混乱与恐慌就要渐渐消弭了,高昂的金价当然无法维持。

……再说,这一波上涨也确实太夸张了。历史上南洋的金价最高也不过两万五千钱,如今黄金一路飙升至三万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冒险家癫狂的投机情绪,而不是资本理智的思考。时间一久热血下头,当然人人都能看出不对头来。

因此,在七月之后,相当多的大资本就开始预先布局,为黄金的下跌做准备。就连全程操盘的儒望都心有戚戚,私下里提醒与他合作的中国伙伴,警告他金价崩盘在即,尽快清空手上的存货。

而他的合作伙伴——工部侍郎、外务处行走、东瀛事务全权大臣、海关事务预备大臣闫东楼闫小阁老,则亲自在海关密室内召见了英吉利银行的关键人物,并传达了中枢的意旨:

“不要急,再等等看。”

“可是——”

“没有可是。”闫小阁老道:“中央已经决定了,没有可是。”

·

虽然消息慢了一步,但东南亚资本家的分析还是相当准确的。实际上,在筹划海战调集武器之前,戚元靖奉命南下,协同广东谭子理料理海防事务,就曾经在京城拜见过穆国公世子及诸位重臣,并对战事给出了直接的判断:

仅以现在的实力而论,大安或许可以压制住西班牙人,凭借火器与地利取得一场或几场大胜;但要彻底清洗殖民帝国的势力,仍属奢望。所谓见好就收,中枢应该要有恰当的预期。

世子仔细听完他的解释,认真问了一句:

“真的没办法彻底解决么?”

“以卑职的愚见,多半如此。” 戚元靖道:“虽然筹备了数年,但海军的船只及人手仍嫌不足,经验也实在不多。”

海军力量的对比是最简单枯燥的。陆上的军队还能施展奇谋巧计,借助地利人心克服硬实力的不足。海军大战就是一对一的正面硬磨,磨到一方无法承受为止。大安在海防砸的钱不够多,那军舰吨位不够就是不够,什么计谋都弥补不了。

世子缩回了圈椅上,哼了一声。

“船只不足。”他低声喃喃,近乎自言自语:“正面交锋不能制胜,难道用游击战?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倒也不是不可以……民用船只相当快捷,打打辅助其实也不错……群众的汪洋大海嘛。”

戚元靖有些茫然:“……什么?”

“……我是想说,不知能否发动沿海的海商参与作战呢?”世子抬起头来:“也不必正面交锋,侧翼骚扰,增加西班牙人巡航的成本即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戚元靖沉默了。

“……很精妙的总纲,极为高屋建瓴的心法。”他道:“这是——这是世子家传的口诀么?”

按照官场的套路,戚将军应该直接拍世子本人的马屁,而非绕着弯赞美穆国公府。但是吧,戚将军想了片刻,还是不觉得穆国公世子能憋得出这样高明老道的见解,所以也只好往祖传秘方的方向去想了。

“不是。”世子道:“这是我剽窃的,怎么了?”

能怎么呢?戚元靖目瞪口呆,只好再次闭嘴了。

“那么,就烦请将军细细斟酌了。”世子提醒他:“如果没有疑问的话,中枢会尽快预备。”

·

在舰队奇袭了吕宋马尼拉后,中西双方沉寂了很久。大战消耗太剧,两国都要舔舐伤口,除小范围冲突之外,暂时无力扩大战局。南海海域随之平静,金价开始震荡下跌。

七月二十五日,金价三万钱一两;

七月三十日,金价二万八千钱一两;

八月十二日,马尼拉海战平息已一月有余,双方并无增派海军的迹象;恐慌情绪逐渐平复,金价跌至二万二千钱。

至八月十九日,沉默许久的大安内阁再次发声,明发上谕,号召沿海的海商武装起来,服从海军统一调度,将西班牙人驱逐出南洋海域;同时,内阁解除了持续多年的火器禁令,宣布沿海的工坊将全天候不间断的生产,为愿意服从命令、为国出征的海商无限量供应武器。

火器、海商、无限量——在这一份旨意之后,朝廷终于打出了最后的底牌。

这种底牌当然是很不容易逼出来的,这个决心也是很难下定的。事实上,要不是内库的钱投得太多陷得太深,私房钱告竭之后,宫中的形势已经急迫到了一个程度,真君绝不会在如此倒反天罡的旨意上画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