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晒盐(第2/2页)
宴会进行的十分顺利,等到林默涵一行人回到家里之后已经快到亥时了。
林如海和贾敏心里有事,难免睡不着,林默涵少不得安慰道:“咱家的日子还且过呢,母亲怀着身孕早点歇息吧。女儿心里已经有了解决的法子,明日一早就来见你们。”
说完她就离开了,林如海和贾敏只好先安寝。
果然,第二日一早林默涵连演武场都没有去,就来正院了。
她拿出一沓纸,林如海接过来一看,竟是改进晒盐法的章程!
其实现如今早就有了晒盐的传统,但是因为技术落后,费人费力最后的成果却还是有很多的杂质,除了极其穷苦的人家,根本没有人买这样的盐吃。
当下使用更多的还是煎煮法,但是这样的法子还是效率太低了。
盐之一事与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可是当下的生产技术水平过于落后导致它成了当之无愧的奢侈品。
林默涵在第一世的时候,经常被教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清朝这一时期的制盐算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了,就让她来做这股推动产业升级的东风,同时帮助林如海更上一层楼吧。
晒盐法其实也很简单,勤劳的先民们早就在池盐提取上用过这样的方法。
林默涵给出的法子却是海盐晒制,几乎不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就能得到数量十分客观的精盐,唯一的缺陷就是只能在海边进行。
但即使是这样,也够林如海震惊了。
他本来以为女儿天生神力已经够匪夷所思了,没想到连如何制盐的事情也能如此精通。女儿到底是什么来头啊,他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天大的好事才能有这样的儿孙福吧!
再往后看,不但有海盐晒制之法,甚至还有从岩石和盐碱地中得到盐的法子。
盐碱地在扬州不常见,但是西北却有许多这样的不毛之地,什么庄家都不能长,白白地闲置着。
除了这些法子之外,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烧灰取盐法,在新疆和甘肃一带生长着一种叫做“盐蓬草”的植物,通过晒干、烧灰等一系列程序后也能得到丰富的盐。
若是这些成本极低的法子可行,朝廷不但能够增加一大笔税收外,将再也不用为盐发愁了。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林如海看完后心情十分澎湃,恨不能立刻安排人着手去实验。
当贾敏知道林默涵带来的是什么东西之后,也十分地激动。
她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着倘若这些事情能够做成,那么凭着这样的功劳,林如海一定会升官的!
他们夫妻二人一致默契地没有追问林默涵为何知道这些东西,反正无论如何,林默涵都是与他们血脉相连的女儿,是他们夫妻爱若珍宝的亲生骨血。
林默涵说道:“父亲先别激动,我这些也只是理论,还需要父亲组织人手亲自实践一番才能呈上去。”
“自然应该如此,等到圣驾回京,为父立刻着手安排此事。”
若是以前,林如海觉得当个不缺钱花的外放官员也挺好的。可是女儿们太优秀了,老父亲想要给她们最好的,就必须再努力奋斗几十年啊!
不光是大女儿将来不可能屈居人下,小女儿也必须活的开心精彩。
还有敏儿肚子里的这个,只有他的官位越做越高,才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庇护和助力。
拿着这一沓轻飘飘的纸,林如海突然产生了自己算不算是大清第一个靠女儿增添实力的官员呢?怎么说呢,感觉还挺自豪的怎么回事?
林如海接下来的工作有了方向和奔头,瞬间充满了要大干一场的精气神。
然而,这股子高兴还没到下午就没了。
他们林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大门一开林如海见到来人头皮都麻了,却又不得不连忙把人往家里请。
直到大门再次关上,林如海“噗通”一声跪地请安:“臣林如海参见皇上、太子殿下。”
小太子昨天就认定了林如海是他未来老岳父,这会子正紧张的不行,康熙好笑地叫起了林如海,说道:“咱们君臣私下相见,如海不必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