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少年中国说(第4/4页)

“不知道。”

“因为我只会说他们过得还不够好,好的层次要不断地往上提升,这才是为国为民。”

“原来如此。”

“所以汴梁现在的繁华,我却并不觉得是大宋国家有多强盛,真正的强盛,是每一处都如汴梁,每一处都兴旺发达,如此他们才是真正的好,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知院志向远大,令人钦佩。”

苏轼兄弟肃然起敬。

赵骏笑道:“这些事情,我本不该对你们说,你们又知道为何?”

“小子不懂。”

“我跟你们说这些,是因为你们是年轻人。”

“年轻人有何不同吗?”

苏辙问道。

“自然有不同之处,比如你们的智慧。”

“智慧?”

“不错,你们伯父已经跟我说过了你们在火车上的想法,很好,从未接过过理科,却能如此有构思,这说明你们很聪明。”

赵骏用欣赏的目光看向他们说道:“我最喜欢的,就是像你们这样聪明的少年郎。”

“谢知院夸奖,我们兄弟二人只是胡思乱想罢了,而且也提不出实际解决的办法,实在不敢居功。”

苏轼颇为老成且谦虚地说道。

“有很多人有想法,却不敢去实现。而绝大多数人,连想法都没有,只是看到了,却从未思考过它会有什么变化,如此庸碌一生。”

赵骏摇摇头道:“我希望的是大宋百姓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想法而敢于去实现,让大宋成为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可惜现在还太遥远,不过我坚信下一代的力量,一代会比一代好。”

两个人都认真听着。

“你们这些后辈晚生,就是大宋的未来。”

说完,赵骏又看向苏轼二人道:“这个世界属于你们,也属于我们,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应该迎难而上,用于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你们说呢?”

“是。”

二人应声。

“听说你们对理科很感兴趣?”

“是的。”

“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学吧。”

赵骏笑了起来道:“你苏轼学理科,想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额”

苏轼不明所以,就只好说道:“遵知院教诲。”

“听你伯父说,你很喜欢鲁迅先生?希望能见他一面?”

“是的。”

“这件事情我帮你问过先生了,先生喜欢游山玩水,隐于世间,今天出发去了杭州,现在已经不在汴梁。”

赵骏说起谎来连眼睛都不眨。

苏轼顿时失望道:“看来我的运气不是很好。”

“不过先生在离别之前,给我留下了一份手稿,是他打算发表的文章。”

赵骏点了点桌子上他之前看的那份文章说道:“这手稿明天就会发表在汴梁日报上,先生听了你的事情,决定把这份手稿送给你,希望你别辜负先生的期望。”

说完之后,赵骏又笑道:“拿去吧。”

“多谢知院,多谢先生。”

苏轼又顿时激动起来,小碎步走上去,从赵骏桌子上把文章拿了起来。

然后一入眼,就看到了上面一行字。

“辽国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南蛮,再则曰蛮子国.”

这份稿子。

正是经过赵骏改良之后的《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