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第2/4页)

曾经他对吕夷简那一套嗤之以鼻,现在则逐字学习。

因为他发现这一套不仅仅是官场学问,同时也是一门钻研人际关系的学问。

有的时候即便你已经坐到了位极人臣,如果没有这样的学问,即便你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施展了通天彻地的本领,死后亦难逃遭到清算。

如张居正,如慈父,都是生前强人,死后都被迅速推翻政治和历史地位。

为何如此?

就在于他们的性格过于强势,处事不够圆滑所致。

也许有人说为什么要同流合污,非把自己变得圆滑?

但事实上这并非同流合污,遇到不公正的事情你不仅不反对,还参与其中,这才叫同流合污。

而赵骏则是在用更巧妙的方法办成事。

酒桌文化是糟粕,会伤身体,可稍微奉承几句当夸夸党怎么能算糟粕呢?

所以处事圆滑一点,不要浑身长刺见人就怼,让周围每个人都很舒服,不把领导同事的关系闹僵,才是真正正确的人生哲学。

“还是大孙想得周道啊。”

赵祯果然就很开心,感觉最近就只剩下开心和高兴了。

“当然了。”

赵骏嘿嘿一笑道:“既然是全世界范围,那么全世界的科学家把研究成果送到大宋,本人也来到大宋,研究成果留在大宋,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吧。”

“这又是打的什么鬼主意啊?”

晏殊好奇道。

“自然是招揽人才。”

赵骏笑道:“自此大宋便可以利用这个奖项,囊括整个世界的科技。就如同二战后的霉帝一样,靠着战争大发战争财,吸引了大批因为战乱而被迫前往霉帝避难的科学家,从而让一战前后科技水平在全球不算靠前的霉帝,在二战后一跃成为世界科技霸主一样,我这也算是为百年后布局吧。”

“大孙智计百出,远见卓著,为千年万世开太平!”

“老哥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诶,大孙高!”

“不,老哥硬!”

“大孙高。”

“老哥又高又硬!”

“哈哈哈哈。”

祖孙二人互相吹捧,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唯有场间诸多宰相,听着他们的对话,脚指头都快抠出三室一厅的大套间来。

这对祖孙还真是不害臊啊。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赵祯又何尝不知道赵骏在给他戴高帽子?

赵祯又不是傻子。

问题是一来花花轿子人人爱抬,被夸赞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二来赵祯其实也明白,自己如今作为皇帝的作用已经无限被削弱,虽然实权还在,但他并不想滥用这种权力。

毕竟他没有那个本事把大宋治理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专业的事情,还不如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样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显然也是赵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

可相比于天天在皇宫里当个垂拱而治的君主,赵祯又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什么,以此体现他的存在意义。

而搞科研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够被重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否则天下人都在传唱赵骏,传唱范仲淹,搞得好像他没有任何存在意义一样。

因此赵祯这才致力扎根于科学。

而既然在科学上有了成就,自然也就需要有人来认可他的成就以满足他的荣誉感。

赵骏就很上道地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情绪价值,通过认可他的科研成果,夸赞他的科学观念来满足他的荣誉心。

跟那群只知道劝他,教他乃至于喷他的所谓忠臣谏臣比起来,赵骏不比他们顺眼舒心得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祯知道赵骏在吹捧他,可他就是享受这种吹捧。

“那就这么定下来了,我回去之后就给科学院那边打个招呼。”

赵骏笑道。

“嗯。”

赵祯点点头,然后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你们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

晏殊等人一脸幽怨。

好家伙。

您老这才想起来是吧?    宋绶就道:“官家,上午铁道部来报,说火车铁轨已经建好。”

“哦?”

赵祯睁大了眼睛道:“果然是大喜事啊。”

“不错,这铁轨一开,将再次提升经济,壮大我们的国力。”

“汴梁不产煤铁,用煤铁都需要从河边走船运,明明我们已经挖掘了南阳、河南等地多座煤矿、铁矿,却因为陆路遥远而不能过来,令人遗憾。现在开通了火车之后,就能从鲁山、曹村镇、姜店镇、舞阳(平顶山市周边)等地运来煤矿和铁矿,不再需要从河北运输。”

“现在咱们的钢铁产能或许已经是世界第一,但连国内都不能满足,用生铁、熟铁做厨具、农具的百姓比比皆是,要想提高生产力,就得让钢铁遍布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