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2/3页)

匪徒公然在州城制造灭门血案,够不够震惊?够不够提神醒脑?

太上皇对于灭杀世族是有执念的,崔闾了解他,于是围绕着他的这股执念,帮他制定了这套专门针对世勋的围剿。

崔闾:随着时间的转换,你们的地位颠倒,他们在明,你藏在了暗里,这很好,于你非常有利,于我们的计划也非常有利,更便于我们各个击破,而不会再引发群起而攻之的效应了。

人都是利己的,事不到临头,不会动,死道友不死贫道,他们或许会有唇亡齿寒的意识,但侥幸心理会让他们踌躇,此时,再用一封冤有头债有主的通告,阐述讨债方的原则,便会给人一种死者不无辜感。

惹谁不好?

非要惹一群亡命之徒。

赖亡命徒的账,你不死谁死?

那后头到期的印子钱,根本不用人催,都乖乖的砸锅卖铁的还了。

满朝臣工,对着魏左丞或真心或假意的安慰两句,但对共同请求陛下下旨,严查印子钱的事,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声援,归纳为意见不统一。

这些世勋是经不起查的,家里有身家的女眷,或多或少都有放印子钱的把柄,他们的私房还得靠印子钱增加呢!

查?怎么查?挖出萝卜带出泥,到时候谁也落不着好。

崔闾捻着手指,一脸莫测表情的看着太上皇,对于太上皇从印子钱入手的不解,给予了作为老牌世家的生钱方式。

钱滚钱,利滚利,除了参与正规商票的投资,那散落在普通百姓手里的钱,聚少成多,也是个进项,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你就说剐地三尺,刮的干不干净吧!

百姓手里的地是怎么没的,太上皇看清了,可百姓手里的钱呢?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交了税之后,扣除一家子嚼用,那剩下的钱得买种子吧?得租农具耕牛吧?那闲时的各种徭役,又占了打零工挣钱的机会,他们连病都生不起,但有个头疼脑热,挺一挺就过去了,挺不了的只好去看大夫,然后抓药熬药,钱呢?没有,大银号里是不会借钱给普通百姓的,因为知道他们身无长物,抵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总不能就看着死了吧?然后就该去找中人借印子钱了。

太上皇没有学过经济学,现代各种的小额贷让他忽略了紧急用钱这一关,或者说他潜意识里,对于钱庄票号有天然的惠民滤镜,跟他司空见惯的银行挂了钩,崔闾要不提及,他就压根没意识到国有银行的重要性,当然,也有时间上的不允许,打不掉世勋垄断,像钱庄、盐业之类的暴利生意,根本到不了国家机器的手中。

崔闾就选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又掩藏在日常生活里的雷,炸了满朝世勋一个措手不及,成功让他们为了各自的门前雪生出嫌隙,从而达到了分而击之的目地。

魏左丞深知同僚的利益为上,亦心寒于他们的默不作声,可家仇要报还需要他们的声援,剿匪的呼吁提出来,在动不到他们的利益上,终于又得到了共同进退的同盟友谊。

可御坐上的陛下正值“昏庸”期,对于州府内竟然出现了暴徒悍匪之事,不在意不关心,只随意的应承了一句,让州府驻军看着办的话。

看着办,也可以看着不办,要衬托太上皇理政期间的太平安宁,他就得让这些满嘴爱民,实则祸民的家伙,充分认识到被劫富济贫的愤慨。

不是总想压制太上皇手中的兵力么?现在弱的连“悍匪”都拦不住,大宁朝有往颓势里走的趋势,在惶惶不可终日,家人朝不保夕里,他倒要看看,这满朝臣工还有几人能忆及太上皇的好。

市井小民都知道,想要家宅周边安宁清静,得给地霸上贡交保护费,这满朝臣工却全都是端碗吃饭,撂筷骂娘的小人,全然忘了是谁给了他们富足平安的人生。

崔闾的未尽之语,在太上皇带着人回到荆南后,被体察了出来。

太上皇写信,满纸感慨,“帷苏之一腔心意,兄已全然领会,只为兄作为不为图报,全凭本心,天下是万民的天下,而非朕或某些群体的天下,朕横扫六合,统御州郡,为的也不是让那些家伙感激,他们想法与否,并不在我的考量之内,是以,帷苏也不必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令其良心生出感触,不知好者,杀了就是,朕不在乎……但看帷苏为兄奔忙,连身前身后名亦考量其中之举,兄甚慰甚喜……盼归,望三秋矣!”

横生的悍匪,让满朝臣工生出一种,太上皇确实已经不在了的错觉,望着曾经无法撼动的武官群体,他们眼神闪烁,走不了文官路子的家中纨绔,终于有了刷履历入官场的捷径。

没有人往太上皇会拿军武当诱饵之计上想,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认为,只有一种情况,会让太上皇失去对军武的掌控,那就是太上皇本人出事或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