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5.Mulholland Dr.-31(第2/2页)
小戚警官顿了顿,接着补充道:“而王乐娟恰好是杏滘中专9○届的毕业生,还在杏滘村工作了两年的时间。”
诸位警官都面露惊诧之色。
时间、地点和名字都如此具有规律性,要说这是巧合,真是骗鬼都不信。
“卧槽……”
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看来这次我们是碰上大案子了,还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九年的连环杀人案!”
###
9月28日,星期三。
因为案情过于复杂,要讨论和梳理的细节实在太多了,早上的会开到将近一点半,散会时一群警官全都饿得饥肠辘辘,一哄而散吃饭去了。
柳弈跟着戚山雨到他们食堂蹭了一顿。
虽然因为去得太晚了几乎没什么可以吃的了,不过有道是秀色可餐,只要他家英俊帅气的小戚警官作陪,柳主任还当真不很介意吃的是什么。
“柳哥,你下午有什么安排?”
吃饭时,戚山雨看柳弈时不时看一眼手机,就知道对方八成还惦记着什么活儿没干完,于是顺口问了一句。
“哦,说起这个。”
柳弈扒拉着碗里清汤寡水的面条,虽觉得味道很不咋样,但还是勉强自己多吃几口,“我今天早上让小江去跑电泳了,看看能不能检出那个‘江知哲’的DNA。”
戚山雨:“‘江知哲’的DNA?”
“对。”
柳弈点了点头,“就是给失踪的程娟娟寄信的那位。”
同样是吃面,戚山雨往碗里加了好几勺辣酱,面汤红彤彤的,汤里捞起来的面条上挂着一层红油,面不改色地往嘴里塞,柳弈看着就觉得辣。
咽下一大口红油挂面,戚山雨才开口:“可那几封信保存得很随意吧?也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了,上面的DNA信息难道不会被污染吗?”
“信封、信纸表面的DNA信息当然是没多少价值的。”
柳弈笑了笑,“不过我忽然想到,有一个地方或许可能会留下只属于‘江知哲’一个人的DNA。”
戚山雨眨了眨眼:“在哪里?”
“在邮票上。”
柳弈没有故意卖关子,很干脆地就回答了,“因为我忽然想起,邮票的背面,是沾水就会有粘性的。”
戚山雨轻轻地“哎呀”了一声。
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习惯了快递,已经很少有人会用信封平邮寄信了,连明信片也成了少部分人的喜好,自然也就想不起来邮票的背面其实有一层胶,沾水就会有粘性。
因为这个设计,许多人贴邮票时为了图个方便,会直接用舌头舔湿,于是口腔的上皮组织就会随着唾液一起留在了邮票背后,粘在了信封上。
二十多年前DNA的检验技术跟现在完全不能比。
就算犯人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也可能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而忽略了这一点,说不准就真舔过邮票了。
“那地方除非把邮票撕下来,不然其他人是碰不到的,假如真能在上面提取到DNA,那大概率就是那个‘江知哲’的了。”
柳弈夹起碗里一块因为煮过了火而口感干硬的肉片,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又咽了下去,尽量不要让自己露出“好难吃”的表情。
“不过都过了二十多年了,鑫海市这边的天气你也知道的,潮湿闷热得要命,能不能检出来还真不好说。”
他又往手机上瞅了一眼。
微信里,兢兢业业的江晓原同学正在实时给他汇报工作进度,“不管行不行吧,应该今天下午就能出结果了。”
###
下午两点四十五分。
柳弈回到法研所,刚进科室,就看到江晓原同学兴奋地扑过来,献宝一样将几张单子怼到了他的眼前。
“做出来了!还真有!”
江晓原声音兴奋极了:
“九封信共计十二张邮票,有四张背面检出了属于同一个人的DNA,应该就是那个‘江知哲’的!”
在湿热的南方地区保存了二十二年的“物证”,居然还有三分之一的检出率,且四份DNA同属于一个人,实在是一个很令人惊喜的结果了。
柳弈接过几张纸,顺手在江晓原的肩膀上拍了两下以示鼓励,“辛苦了,干得不错!”
江晓原自豪地挺起了胸。
柳弈接着问:“那么有匹配到嫌疑人吗?”
江晓原立刻又泄气了。
“没有……”
他摇了摇头,“资料库里没有这个人的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