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检阅(第3/3页)

冯如说:“考虑载人为主,就要设计新型飞机,尤其需要增加机舱空间。”

李谕说:“安全第一,机舱容积保证上四名乘客就足够。”

冯如还是有些担心:“如此高的票价,会不会没有人愿意乘坐?”

李谕说:“放心吧,富人有钱没处花,这种独一无二的出行方式,他们肯定争先恐后要搭乘。”

冯如非常相信李谕的判断,有了他这句话,就可以全身心投入研制之中。

历史上欧美很早就开通了民用航线,但一开始用作民航的飞机全是战斗机稍作改装。到了1919年,德国的容克斯公司制作了第一架专用的民航飞机F-13。

一战后,德国对民航事业极其看重,就是为了保住航空产业。

容克斯F-13只能容纳四名乘客,它的产量很大,非常受欢迎,远销多国,其中便有中国。

除了飞机研制,李谕还和冯如练习了一下飞机驾驶,保证阅兵时的安全。

反正这时候没什么特别讲究,你就是只在天上飞几圈,下面都会欢呼雀跃,根本用不着练习任何编队、特技之类的技术。

……

北京城经过几年城区改造,主要干道都得到了拓宽,并且不少铺设了标准化马路。

北洋政府对这次阅兵非常重视,提前在报纸上做了大量宣传。

阅兵当天,北京城可以说万人空巷,大家都很新鲜,想看看新军风采。

黎元洪全身戎装,骑着马从演武厅前往检阅现场。他挎着军刀,骑一匹高头大马开路,难得的威风凛凛。

参与阅兵的主要有两个兵种,骑兵和步兵,一共五六千人,都戴着白缨或紫缨的军帽,很帅气。

步兵方阵之后,在京高级官员同样骑着大马跟随依仗兵鱼贯而过。

随后是大总统巡阅部队,段祺瑞和黎元洪并排站在一辆敞篷汽车上,经过时,军官行撇刀礼,步兵行举枪礼,骑马行马上举刀礼。

已经有了后世阅兵的雏形。

最后嘛,当然是最引人注目的飞行表演。

驾驶员不仅有李谕和冯如,还有南苑航空学校的校长秦国镛。

飞机在先农坛、正阳门上空绕了数周,每一次就能听见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李谕开的是一架教练机,后排的吕碧城不敢探出头,“要是总统和总理知道飞机上还有个女人,肯定气坏了。”

李谕哈哈大笑:“你戴着帽子和护目镜,他们怎么知道是谁。”

吕碧城裹紧头发,试探着看了一眼,下面是列阵的军队和乌压压的群众,不禁震撼道:“太壮观了!”

李谕同样很满意:“在这个角度看,的确不错。”

他将飞机平稳降落在南苑机场,着实过了一把飞机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