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手笔(第2/3页)

李谕恍然道:“原来如此。”

他一直以为要到民国时期国人才可以在租界里买卖房产甚至购置地皮建房子。

那几个小开发商走后,李谕凑过去,还没等他开口,没想到哈同竟然主动打了招呼:“你是报纸上的那个李谕吧?”

李谕讶道:“你认识我?”

哈同说:“当然认识,科学巨子,名震欧洲,你的大名我在报纸上看过很多次,《泰晤士报》还刊载过你的照片。”

然后朝着洋行内喊道:“夫人,我给你提过的最厉害的那个中国人来了。”

不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一阵下楼声音:“是李谕吗?他不是离开上海了?”

哈同笑道:“你可是个大名人,看到报纸说你来后,夫人一直想要让我请你来坐坐,不过找到时,却听说你已经去了湖州。”

李谕说:“确实,我还去了武昌。”

“还真是你呦!”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国女子走出来,“不得了不得了!”然后她对哈同说:“你看吧,我就说中国人聪明着哪,不比你们洋人差!”

哈同给李谕介绍:“这是在下夫人,罗女士。自从在报上看到关于你的报道,天天贴我耳朵边上说中国人绝对比我们犹太人聪明。”

李谕讶道:“原来先生是犹太人。”

哈同说:“正是。”

“难怪如此。”李谕喃喃道。

哈同问:“你对犹太人也有意见?”

欧洲自古一直有排斥犹太人的传统,哈同出生在巴格达,那边也一样。

李谕连忙摆摆手:“并没有那个意思,我是说,难怪您可以成为地产大亨。”

哈同笑道:“我知道。自从我定居中国后,发现这边的人十分淳朴友好。”

哈同的夫人叫做罗迦陵,她说道:“这是自然!你们不要在外面说了,快进来!”

哈同现在已经是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相当于租界的高级领导。

这家伙也是真厉害,白手起家做到上海第一大地产大亨。

不过他很奇怪,非常矛盾,说他是上海首富没毛病,但为人又极抠。

后来哈同给中国捐过一些钱,但对自己的犹太同胞那是抠到让人无法想象。

而且他那么有钱,却从不包养情妇,吃饭也很简单,建了硕大的花园,却几乎都是待在小办公室。

真心难以理解,只能说他是个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赚钱。

享受生活?哪有赚钱有意思?

罗迦陵泡了一壶印度红茶:“报纸上的新闻我都看过了,你可真给咱中国人长脸。”

李谕说道:“还不够哪。”

罗迦陵身世挺迷,据传进过烟花巷,可也找不到什么证据。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她自己说是中法混血),又生活在租界里,关键还衣食无忧,所以看到一个中国人名震天下时,她还真是很高兴的。

毕竟人家平时也要混太太圈,这是谈资,也能间接衬托自己的身份。

否则别人眼中总会有一种让她不舒服的歧视。

哈同对有身份的中国人也一直在努力结交,加上大半年《申报》的大力宣传,对于李谕同样很感兴趣:“我虽然不懂科学,但看英国那边的架势,我想他们会迫不及待让你再过去吧。”

事实上不仅仅英国,但李谕不太想吹嘘这些事情,只是说:“科学研讨而已,确实当面比较方便。”

哈同说:“能让英国佬看重,不简单。”

哈同一直想混成英国国籍,对英国的贵族们行事相当熟悉。

李谕不想继续聊科学,反正哈同也不懂。不过现在还真有点事想与哈同这个大地产商聊聊:“如果我想买一块地盖房子用,哈同董事,您认为是否可行?”

哈同没想到李谕直接问出这个问题,商人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你想在租界买?”

“比较边缘的地方也可以。”李谕说。

上海的房价早在几十年前就起飞了,当然,目前主要就是租界的房价在涨。

哈同摸着雪茄点起来,一口烟吐出后,形象直接变成了一个成熟商人模样,很尖锐地问道:“你想买多少,买在哪?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

上海的租界以前是英租界、法租界和美租界,现在英美合并成了最大的公共租界。

但众所周知英法不和,所以法国不愿意合并,所以法租界还单独存在。

上海租界也就只有这几个称呼存在过,至于后世一些电视剧中动不动冒出来的日租界,其实根本不存在。

李谕心中回想了一下地图,再看了看哈同的眼神,有了一点想法,他说道:“我想买静安寺以西的地段。”

哈同手稍稍颤了一下,追问一句:“静安寺以西还是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