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解决民生(第3/4页)

“这俩小子还是不错的,今日围猎,指挥手下有一套,虽然不能说将兵数万,但日后领兵万余还是不成问题的。”

朱棣如此说着,朱高煦却轻笑道:“以国朝当下的实力,万余兵马,只要补给充沛,足够捣灭胡廷,南下灭国了。”

朱高煦这话倒不是开玩笑,在历史上南洋各国正常发展一百多年后,依旧被装备火绳枪的数千欧洲各国殖民队伍打得抱头鼠窜,期间虽然也有国家能够反抗,但大部分都被直接统治。

等他们好不容易装备火绳枪,欧洲人又开始使用燧发枪,一个个小国被灭,唯有中南半岛那几个国家因为国力雄厚而多撑了几百年,可结果依旧被欧洲殖民。

当下装备燧发枪的一万明军,确实可以捣灭漠北任意一部,甚至南下灭亡暹罗、甘孛智、占城等国家。

这些国家都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对于他们,朱高煦还是抱着贪多嚼不烂的心理,采取着文化和商品入侵的手段。

如此一来,日后如果大明有人口和实力吞并它们,也能方便不少。

如果没有心思吞并,那则是可以依托这些国家防备日后南亚出现什么强国。

如此想着,朱高煦继续低头吃饭,而时间也一点点过去。

几日的游猎很快结束,燕山植树的工程也让朱棣、朱高炽、朱瞻壑他们意识到了植树的好处。

时间进入八月,朱瞻壑带着沐氏南下返回南京,朱高炽他们则是继续在北京居住,因为朱高煦看出朱棣有些舍不得他们,况且朱高炽的身体似乎因为无人压制而越来越差。

对于大侄子他没什么感觉,但对于好大哥,他还是有些不舍的。

正因如此,他也想让朱高炽多陪陪朱棣,说不定这就是父子二人最后的见面了。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明的东洋航道也开始不断完善,期间更是经停夏威夷群岛。

组织东洋航道的郑峻将此地命名为檀香千户所,对当地的土人进行招抚,在岛上建设檀香港。

此外,北洲宣慰司初具规模,其城以北洲城(旧金山)为主。

过去两年朝廷流放了近三万人前往北洲,但抵达并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两万人。

尽管只有两万人,但这两万人却并不用自己亲自干活,因为北洲卫给他们装备了甲胄和兵器,加上这群人中也有知兵的流配官员,因此很快就将他们团结到一起。

他们与北洲北部的土著爆发冲突,俘虏土著开垦耕地。

这群曾经动不动就之乎者也的文官,如今成为了他们平日里最瞧不上的武夫,并且俘虏了大量土著。

除了他们在俘虏土著,北洲卫也在俘虏那些朝他们进攻并吃人的土著。

这些土著没有被北洲卫派去开垦耕地,而是被派去北洲城附近的河流中淘金。

超高的死亡率,让户部暂停了对北洲迁徙百姓的想法,刑部倒是乐意将人发配到北洲。

至永乐十六年腊月,随着两京十四布政司及六军都督府、宣慰司的文册进行汇总,大明的财政情况毫无疑问得到了极大的跃进。

“东洲宣慰司的金银矿贸易量倒是让我有些吃惊。”

坐在春和殿内,朱高煦看着市舶司上注明的东洲贸易量,不免咋舌几分。

【黄金五万二千六百五十二两三钱二分、白银六十二万三千四百一十六两三钱七分,铜锭二百一十六万四千三百零五斤】

“这些相加,差不多有一百五十万贯了,这还只是开始。”

朱高煦啧啧几声,坐在他面前的夏原吉与郭资则是作揖道:

“按照东洲宣慰使王任的奏疏,明年的开采量应该能增加四成,五年左右当地的矿藏就能保持每年七百万贯的贸易输入。”

“这样大的利润,臣建议将东洲城设为东洲府,派遣知府及兵马司前往。”

夏原吉与郭资可不会放过五年后能年入七百万贯的金银铜矿,另外他也觉得王任治理南国的手段过于粗糙,因此需要派遣知府去对南国进行治理。

对于他们的想法,朱高煦十分高兴,但对于派遣知府去当地,朱高煦却担心这所谓的知府会在日后给大明弄出麻烦。

思虑再三,朱高煦还是决定派遣知府,将当地的金银铜矿产量给提高。

即便这知府日后带着南国百姓造反,但大明只要能获得足够多的利润,就绝对不可能放弃南国这个聚宝盆。

南国治理的越好,开采的金银越多,大明就越不会放弃这里。

“按照你们所说,派遣官员前往吧,不过你们现在有人选了吗?”

朱高煦询问二人,夏原吉闻言作揖道:“臣等准备从明岁的科举中选择。”

“嗯,你们看着办吧。”朱高煦颔首应下,随后拿起另一本文册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