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阖家团圆(第3/4页)
礼部主事的话让众人咋舌,要知道云南改土归流已经一年半了,但当下被查出的人口也不过才一百二十余万。
按照礼部主事的说法,近六十万人口都挤在北京城,几乎是半个云南的纸面人口了。
“这么大的城池,每日消耗的粮食和牲畜家禽恐怕不少吧?”朱高炽比较担心民生的问题,礼部主事来前也做好了准备,因此解释道:
“以《大兴县记》与《宛平县记》记载来说,每日进出城门的牲畜不少于万头,家禽不少于三万只。”
“除此之外,类似米麦都是通过运河,往直隶南边各府输运通州,再由朝廷从通州调遣在京城贩卖,其白米每斤三文,粳米每斤七文。”
“至于瓜果蔬菜等物则是看应季,总之每日输入不下百万斤。”
礼部主事对此颇为自得,朱高炽闻言则道:“这北京消耗这么多,直隶各地的物价岂不是会跟涨?”
“肉食蔬菜自然会跟涨,但粮食不会涨,因为粮食都由朝廷调控。”礼部主事解释道:
“更何况,辽东、山东都会走海运和运河输送粮食,每年直隶以外的输入漕粮为三百万石,其中一百万供边军,其次存入通州。”
“此外,待铁路修建好了,渤海和江淮的粮食也能输入通州,以火车之速度,日行五百里亦不为过。”
“届时莫说粮食,就连瓜果蔬菜都是昨日取之江淮,今日食于北京也……”
虽然火车还没开始运行,但关于火车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从江南到辽东,各地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而之所以传播的那么快,主要就是铁路的修建。
朱高炽在云南比较偏远,并不相信火车的事情,因此见礼部主事那么说,他便询问道:“那火车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礼部主事点头道。
“你见过?”朱高炽再问,礼部主事摇摇头:
“我等虽然没见过,但六部尚书都前往太学见过。”
“喔……”听到六部尚书见过,朱高炽便信了大半,可没见到实物,他总觉得日行五百里的说法有些夸张。
真的能日行五百里,岂不是说日后他只需要十日就能从昆明抵达北京?
这可能吗?
朱高炽满脑疑惑,最后干脆不再想,专心看起了北京的情况。
很快,他们便抵达了宫城的西华门,而这一路走来,朱高炽也不得不佩服老二理政能力。
北京被他经营的十分繁华,百姓各有工作,街道上也有兵马司的兵员和上直兵马巡视,鲜有人敢于犯禁。
一路上,他也与礼部主事聊了许多。
北京有小学七十二所,中学二所,可供十万学子就学,而这解决了全京百姓的教育问题。
至于下水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等等也是规划的井井有条。
身穿蓝褂的清洁工到处都是,虽然工价仅每日十文,在这京城算是低薪,但好在工作轻松,毕竟这个时代也没有太多垃圾。
除此之外,城中还有开放的园林、动物园、花园、以及街道两侧的景观树等等。
这些东西,都让朱高炽化身刘姥姥,仿佛只身走进了大观园一般。
“你说老二这北京城是怎么弄得,弄得那么好,搞得我们四个跟农民进了城一样。”
双手揣兜,朱高炽与身旁的朱瞻基、朱高燧、朱瞻坺交流着。
他们走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广场上,朝着武英殿走去的同时,也不免观望四周。
“这宫城也是,建得那么高大,老二是按照自己的身长弄的吧?”
朱高炽不断吐槽,要说他也不算矮,放在这个人均五尺三(≈170cm)的时代,他这个五尺四寸的身材还是挺不错的。
只是与朱高煦一对比,他就仿佛化身为侏儒一般,整整矮了六寸不止。
朱高煦设计的紫禁城,不管是城门还是宫殿,那高度都让人感受到了一阵渺小。
不仅如此,就连宫殿的台阶,朱高煦也是尽可能的让人加高,颇有一种“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的感觉。
“这台阶,要老命了……”
瞧着那光台基就近三丈高的武英殿,还没开始爬,朱高炽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我说老大,你说了一路,渴不渴啊?”
朱高燧瞧着说了一路还兴致勃勃的朱高炽,他真怀疑老大是不是被自家王嫂给圈禁家中,多年不得出门了,怎么那么大的年纪还那么多话……
“不说了不说了,等会上去喝两杯茶,给爹磕个头,就当请安了。”
朱高炽想到自家父亲,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汉王殿下、赵王殿下,携汉世子,赵世子求见!”
站在殿门,班值太监的唱礼声响起,坐在殿内的朱棣和朱高煦也早早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