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2/4页)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毕恭毕敬的作揖唱礼,而后才抬头与对头四目相对。
站在人群中,夏原吉和黄福、郭资等人毫不怀疑,如果不是皇帝还没有彻底离开,那这群人甚至会在西角门这里打群架。
不想逗留牵连的夏原吉几人纷纷离去,下了朝后的胡广、胡俨、金幼孜几人则是纷纷向着解缙的府邸赶去。
他们赶到时,杨士奇已经在府中,依旧穿着官袍的二人阴沉着脸色坐在会厅里。
见到胡广几人到来,解缙这才开口骂道:“纪纲小人,总有一天我要他跪下来求我!”
“广西山高路远,又尚未改土归流,大绅(表字)你得小心啊。”胡广几人担心的看着解缙。
解缙闻言却摇摇头:“不就是去一趟广西为官吗,你们等我消息便是。”
“我只是没想到,《永乐大典》刚刚初修结束,纪纲便立马以此为借口来攻劾我。”
“偏偏姚广孝和孙铖都没查出东西,只有我这查出来。”
解缙攥紧了手中茶杯,胡广几人面面相觑,也不好说什么。
倒是杨士奇见解缙这么说,脸色阴晴不定几下后这才开口道:“这次的事情,恐怕是殿下或陛下授意的。”
“嗯?”解缙皱眉看向杨士奇,杨士奇也分析道:
“我等一群人遭到贬黜、论罪,庙堂之上正五品的江左官员便少了许多。”
“趁着这个机会,朝廷刚好可以抓住时间对江左推行新政。”
“当下我们不能强出头去对抗,而是应该顺势接下,等待日后新政出现问题再借机发难。”
杨士奇说的很好听,但实际上就是他们根本抵挡不住新政的推行。
今非昔比,曾经他们还能凭借天下读书人不多来待价而沽,而今却成了随意可替的人力。
对于无能的君主来说,恨不得手下臣子各個贤明,但对于朱高煦这种有想法且意志坚定的人来说,他只需要执行者,不需要有自己想法的人。
就他对群臣做的那些事,评价他一句暴君也不为过,只可惜他做的事情都是在永乐朝做的,这些东西不管怎么论,也论不到他身上。
“好了,你我先回府吧,近日不要见面了,日后山水有相逢。”
杨士奇起身作揖,交代了一句后,便匆匆离去。
胡广、胡俨、金幼孜等人见状也纷纷安慰了一声解缙,随后摇着头走出了解缙的府邸。
解缙虽然还是气不过,但他也忌惮朱高煦,毕竟朱高煦不管是才学还是能力、眼见都能稳稳压制他,这种压制就好像省状元遇到全国双科状元一样无奈。
他忍下了脾气,倒也没有立马在京城开始作死,而是想着去到了广西,山高皇帝远,便没人能一直盯着自己了。
“等他到了广西就会露出马脚了,不用一直盯着他。”
鸡鸣寺内,坐在蒲团上的朱高煦听完胡纶的禀告,不在意的摆手示意他坐下休息,而朱高煦自己则是将目光放到了自己面前的黑袍老僧身上。
在这个天下,敢这么穿还能和朱高煦面对面坐着的人,便也只有姚广孝了。
望着七十五岁还神采奕奕的姚广孝,朱高煦将他刚为自己倒得茶端起抿了一口,随后才缓缓道:
“大师才初修结束《永乐大典》,便迫不及待的换回僧袍,回到寺庙礼佛了?”
“庙堂不适合贫僧,又何必逗留呢……”
姚广孝脸上带着丝笑意,一手盘算佛珠,一手放在腿上,随时准备为朱高煦斟茶。
只是他这话,旁人却怎么听怎么不对。
尽管朱棣的起兵是建立在朱高煦率先起兵的前提下,但谁都知道支撑朱棣起兵的几个人里,其中最重要的燕府之人便是姚广孝。
这样的人,居然说自己不适合庙堂,确实让人难以评价。
“若是您都不适合,那天下便没有合适的人了。”
朱高煦放下茶杯,姚广孝也为他添上新茶。
瞧着茶水七分,朱高煦这才继续道:“对付江南这群人,只要把握住了兵权和钱粮,想收拾他们便十分轻松。”
“生前之事我不担心,但身后之事,却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愈发上心了。”
“因此,我想请大师教导我子瞻壑,不用教导他太多,只需要让他了解谁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便足够。”朱高煦说出来意,姚广孝闻言也知道自己拒绝不了,因此便点头道:“殿下所请,贫僧不敢辞也。”
“不过以殿下的想法,贫僧建议殿下可以请哈立麻也担任为师,以此方便日后控制西番。”
换做朱高炽,姚广孝不会说出控制西番的话,但朱高煦和朱高炽不同。
朱高炽不会在意西番,可朱高煦却十分在意西番,甚至派兵驻扎西番,宁愿每年耗费百万钱粮,也不愿意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