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狗咬狗(第3/4页)

“等消化了这批假钱,即便它们还会出现在市面上,但数量肯定没办法和现在相比了。”“那得到什么时候去……”夏原吉摇摇头,他可是知道铸币场情况的。

由于用料十足,铸币场每年如果铸造五百万贯,那基本只能从中获利二十五万贯。

如果户部收上来了太多的假钱,那甚至要倒赔十几万乃至几十万贯。

“不用纠结这个问题。”朱高煦安慰起夏原吉,同时笑道:

“朝廷每年开采那么多白银铜锭,你可别告诉我你没看《经济》类的那些书籍。”

“自然是看了的,其中许多观念新颖,但都有一定道理。”夏原吉连忙解释,同时也继续道:

“按照您所写的意思,如果人口不断增长,那只要控制好通货膨胀的速度,便不存在通货膨胀这回事情,对吗?”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回去我再与你说,不然你我恐怕要在这里聊上一天了。”朱高煦笑着避开了这个问题。

他并非研究经济的专业,因此对于大明的经济问题,他也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正因如此,新政推行的速度才会那么慢,十年过去了都没有覆盖大明一半人口。

之所以那么慢,就是因为朱高煦是走一步看一步,没办法做到高瞻远瞩的经济政策。

大明现在的情况,不怕步子太小慢慢来,就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依你看,大明当下有多少流动的货币?”

朱高煦询问夏原吉,夏原吉闻言沉吟片刻,而后才开口道:“算上铜钱、白银和黄金,大概是十三亿到二十亿贯。”

“好。”朱高煦颔首道:“按照你的说法,大明每年从海外获取的金银铜锭经过铸币发放到市场,代表大明每年的货币增长不过千分之四左右,偶尔还会跌到千分之三。”

“这样的情况下,金属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当下基本不可能,唯一有可能遇到的通货膨胀问题,只有天灾而产生的运输困难,地区物价飞涨。”

“这个问题,依靠当下的条件是解决不了的,只有等待太学研究的蒸汽机出现,才能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夏原吉和黄福几人都是朱高煦提拔起来的中流砥柱,因此太学的许多事情他们也都了解一些。

关于蒸汽机的事情,他们自然清楚,也知道蒸汽机一旦出现,那将给大明带来什么变化。

不过对于蒸汽机到底能不能制作成功,夏原吉等人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尽管当下的蒸汽机已经能稳定对矿井抽水,但这和催动承载数千数万斤的重物来说,实在有些超乎他们的想象了。

“当下朝廷每年回收的宝钞数量是多少?”

朱高煦走到了大树营镇的边缘,而他的前方已经出现了由西厂力士护卫的马车。

他一边走上马车,一边询问夏原吉,夏原吉也交代道:“破损更换的数量在五六十万贯上下浮动。”

“按照这样的情况,钞价应该每隔十年会回升一些。”

“不过我不明白,殿下您为何要回收宝钞,不如不管它,为朝廷节省一笔开支。”

夏原吉这么说并没有问题,在他看来无法挽回的事情就没有必要继续挽回了,宝钞便是如此。

尽管经过朱高煦的提醒,洪武二十七年以后大明便没有大肆发行过宝钞,但市面流通的宝钞数量依旧很多。

洪武之治的成功,实际上有宝钞的很大一部分功劳。

尽管它的作用是收割百姓,但这么多年过去,百姓早已恢复了过来。

现在他们只需要慢慢的等待,等着宝钞报废,那大明就立马减少了一个经济问题。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在上车后摇头,对上车的夏原吉和亦失哈说道:

“朝廷日后很有可能还要走纸币的道路,如果现在就用宝钞破坏了朝廷的信誉,那日后想要发行纸币就困难多了。”

朱高煦擦不了老朱留下的这个屁股,但起码他不能像历史上的朱允炆、朱棣和朱瞻基、朱祁镇一样,把这个屁股越做越大。

“当下先表出态度,然后慢慢等待时间推移,等着宝钞消失,那才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朱高煦说着他的想法,夏原吉这才明白朱高煦同意用旧宝钞换新钱的原因。

大明虽然发行了上亿贯的宝钞,但其中大部分宝钞都因为窖藏还埋藏的缘故破损的难以辨认。

正因如此,户部每年以旧换新的宝钞数量才会那么少。

在朱高煦看来,老朱发行的那么多宝钞,现在还在流通的,估计连一半都没有了。

只要他不发宝钞,那再过二三十年,老朱留下的宝钞还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因此对于宝钞的问题,他虽然比较上心,但却很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