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诸事繁杂(第4/5页)
如果没有老朱攒家底,那以大明的正常国力,想要保持每年迁徙三十万人都十分吃力,更别提更多了。
所以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开源节流,而这也是他招众人前来的原因。
他目光扫视众人,脑中思绪不断跳跃。
“这次召你们来,是想要问问你们,根据各地的情况,你们觉得各地需要多少兵马?”
朱高煦缓缓开口,众人闻言却面面相觑。
在朱高煦的示意下,他们很快就讨论了起来。
其中,掌握加农炮和火绳枪的孟章对于天下兵马需求比众人要低许多。
“殿下,臣以为边关要地,可以根据情况设两到三万兵马,而内地仅需一万足够。”
孟章一开口,众人便议论纷纷,杨文才加入东宫,没有做什么发言,可傅让毕竟是在座诸将的老领导,因此他开口反驳道:
“如果是这样,天下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万,这有点太少了。”
傅让走南闯北,从东北到西南都见识过情况,虽然他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如何,可根据他的经验,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渤海、辽东、大宁、北平、山西北方八个都司,起码要保持在四十万左右兵力,南边的四川、云南、广西三地,起码要有二十万左右兵力。”
“至于内地,每省置兵两万,直隶置四万,合计二十万刚好。”
“因此,天下兵马数量,保持在八十万左右便可。”
傅让的答案,是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而布置,说不上什么问题。
不过面对他的答案,孟章等人却开口道:“傅都督不清楚,我军火绳枪与野战炮、攻城炮威力极大,往往能一万对抗上直两万人,对阵胡兵就更不用多说。”
“若是能把火绳枪和野战炮装备全军,那北方四十万人就太多了。”
“确实。”徐晟、陈昶等人也附和了起来,这让傅让皱眉。
他还真的不知道渤海的火器威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不过根据孟章等人的话,他还是做出了一个战力上的估判。
“即便如此,北方也不能少于三十万人,西南必须得保持二十万人,内地可以酌情削减,但需要保持在十五万左右。”
傅让退了一步,只要求大明全军保持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量已经不少,要知道盛唐全国七千万人时,全国战兵数量也不过五十七万罢了。
大明的人口比盛唐少,兵马却比盛唐多,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比例了。
要知道大明军户数量近二百万,战兵正常维持在百万左右,不过这个质量很难说。
就靖难之役的诸军反应来看,江南一带的三十万精锐除了上直的九万人外,其余的战力十分堪忧。
与其保持这么大规模却不堪用的军队数量,朱高煦更愿意裁撤些,让他们老实从事农业生产。
“直隶设兵六万,北平、大宁、渤海、辽东、山西各置三万,陕西及行都司置五万,四川置五万,云南置十万,广西置四万。”
“其余内地诸省,各置一万五,海军目前暂置两万五千,全军合计六十一万。”
听完了诸将的建议,朱高煦开口将天下战兵数量规定在了六十一万,不过他也补充道:
“这个兵马数量,是要一点点来,一点点装备,一点点裁撤内地卫所而实现的。”
“就眼下而言,先从渤海、大宁、辽东、山东开始施行。”
“四省兵马不得超过十万五千,多出来的四万五千好好筛选,把不合格的放回为农,但渤海的女真招募不要停下,招募的兵马送至京城,充入上直。”
朱高煦说罢,坐在殿内的亦失哈也作揖道:“按照辽东和渤海的情况,换装这十万五千人,最多一年就足够,换装天下六十一万大军,差不多六年。”
“殿下何不在内地置办军械局?”郑和闻言开口,不过朱高煦却皱了皱眉。
他还准备用手工业和冶炼业把东北经济和地位抬高,这个时候迁移军械局进入内地,不是纯属找不自在嘛。
何况东北是他的基本盘,他也不怕东北出乱子。
“此事日后再说,当下以关外实力,足够慢慢更换全军装备,全军火器装备率,要严格按照渤海旧制进行,火器装备需要达到六成,剩余四成的长枪、骑射本事也不能丢掉。”
朱高煦说完这些,便继续与众人讨论卫所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内地、江南等处卫所的屯田兼并,还有应对屯田不够使用的情况。
对于这些卫所,朱高煦都不准备裁撤,而是准备在日后将他们迁徙往西南和北方。
如果卫所军户不愿意,那就恢复民籍,将卫所屯田均分给他们。
卫所需要保留,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就显得侵占地方资源了,所以裁撤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