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身不由己(第3/5页)

事实也是如此,帖木儿帝国距离大明太过遥远了,双方情报知之甚少,所以大明并不了解帖木儿帝国,而帖木儿帝国想要东征的消息他们也并不知道。

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实际上帖木儿只是借助使者来大明刺探情报,他心里已经有了东征的打算。如果不是他的孙子在印度河战败,战局必须由他亲征印度,那恐怕他的东征会提前发生。

现在是洪武二十七年,朱高煦记得明年大明朝会派傅安率领礼部的外交使团出使撒马尔罕,与帖木儿商议邦交之事。

只可惜事情刚办完没多久,帖木儿就将傅安扣留起来,并派人带着傅安遍历西域诸国数万里,以此夸大帖木儿帝国的实力,想以此震慑傅安,迫其投降为自己带路。

好在奥斯曼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先后与帖木儿帝国爆发战争,这场战争才被推延了五年。

这些事情,都是朱高煦记得比较清楚的事情。

这件事情中的遗憾是帖木儿还没抵达西域就病逝了,而他死后的帖木儿帝国陷入内乱,不得不再次在名义上臣服大明,继续维持朝贡。

不过,这些事情只有朱高煦知道,朱元璋等人是万万不知道的,所以这些情报只有他能够利用。

“爷爷恐怕不知道,这帖木儿麾下有民两千余万,有兵马三十余万,并且已经准备东侵我大明了吧……”

朱高煦将他所记得的帖木儿帝国高光时刻给说了出来,但实际上此刻的帖木儿帝国连这一串数据的一半都未曾达到。

他夸大了此时帖木儿的实力,也成功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他那平静的脸上,终究是因为这一条消息而皱了皱眉。

他不知道这是朱高煦为了给自己台阶下而扯的谎话,还是实实在在已经存在的事实。

“煦弟,这话可不能随便说!”

不等朱元璋开口,朱允炆便开口打断了他:“那帖木儿早年便派来了使者,在其人口中,帖木儿不过是一个部众百余万的小国罢了,况且与我大明隔着黄沙戈壁,相距数万里,如何能东侵?”

朱允炆着急打断朱高煦,并不只是因为他想让傅友德死,更多的是他觉得朱高煦这话很荒谬。

他即便再不懂行军打仗,却也知道出兵一名行二百里需要三名民夫保障。

如此算来,即便那帖木儿有两千万部众,能维持东侵的军队也不过数万人罢了。

这点规模,怕是连肃州城都打不到,就要殒命西域漠海了。

更何况,他并不相信在那黄沙漫天之地能有一个部众两千余万的‘部落’。

“我并未胡说。”朱高煦九真一假的回应起了朱允炆的质问:

“那帖木儿已经征服了波斯及河中,更是想迎娶别失八里(东察合台)黑的儿火者汗的女儿,想让别失八里为他的东侵准备粮饷。”

说罢,朱高煦看向朱元璋:“孙儿听闻朝廷正准备让傅安、郭骥二人出使帖木儿,但孙儿以为,这已经没有必要了。”

“如果孙儿没有猜错,那帖木儿应该已经在派使者前来了,不过这次所派使者与之前一样,还是为了刺探我大明情报,同时为他的东侵做准备。”

“不出意外,他会很快迎娶黑的儿火者的女儿,然后东侵我大明朝。”

朱高煦所说的都是事实,但都是还未发生的事情。

只是这并不影响这番话,因为就算老朱要派人去刺探情报,恐怕辗转之下也需要一两年,而那时的帖木儿已经做好了东征的准备,还扣留了所有国家的使臣。

只要国家使臣被扣留,朱元璋自然能猜到帖木儿打得什么主意。

面对一个能聚兵三十万的势力东侵,朱元璋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自宋晟入京之后,甘肃之地无大将坐镇,傅友德与冯胜自然杀不得。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得建立在朱高煦没有说谎的前提下。

朱元璋略微松了松眉头,他自然不会相信朱高煦会胡诌这样的事情,但起码这件事情给了他一个台阶,一个堵住自家太孙口的台阶。

不过对于这件事,他更好奇的是,朱高煦是从哪里听来的。

“这事情,你从何处听来?”

“无人告诉孙儿,乃是孙儿根据早年在北平时询问北虏俘虏所知。”朱高煦坦然回答,因为他说不出更好的借口。

“就凭北虏俘虏的三言两语?”朱允炆只觉得朱高煦太儿戏了,但朱高煦却笃定点头:

“就凭这三言两语,以及帖木儿使臣此前的举动,孙儿就敢笃定。”

“……”听到朱高煦的话,朱允炆与朱元璋纷纷沉默了起来。

“你先退下。”

许久之后,朱元璋摆手让他退下,虽然没有说对傅友德和冯胜的处置,但凭借朱高煦的经验,这二人至少能安全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