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3(第3/4页)

“以身试药!”

众人又被不大不小地惊了一下。

“没想到一小小女子竟有如此魄力。”

有老者捻须而叹,很快招来了身边人的不满:“女子怎么了?说得像女子不如人似的,先前的李清照比皇帝都有魄力有骨气好吧?”

老者被一顿抢白,当下有些不高兴:“你这姑娘,老夫这不是在夸赞屠呦呦么?”

“敬谢不敏,人家也不要你夸。”

小姑娘冲他翻了个白眼,随机双手交叉撑在下巴上,面带崇敬地看向水镜中身穿白大褂眼神坚毅的女子,心里又是敬佩又是骄傲。她决定了,以后屠呦呦就是她的偶像!

唐朝。

孙思邈起身肃立:“大医精诚,诚于病患,诚于医道,诚于己身,屠呦呦此举,当得精诚二字。”

明朝。

李时珍不无敬佩道:“昔者神农氏尝百草,以己驱而渡世人。百代之后,仍有医者承先圣之遗志,杏林千载,亮节高风,实在令人可敬可叹。”

【从这一点里,我们可以看出屠呦呦女士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之后,屠呦呦她们需要完成青蒿素从分子到药物的转变。在这一期间,她们有两个重大发现。

一是青蒿素之存在蒿叶之中,二是四川地区生长的黄花蒿抗疟效果。这些发现一得益于实验小组夜以继日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得益于遍布全国的大协作。所以从这一节里我们又可以出他们不怕困难的攻坚精神。】

——四川。

老祖宗们要素察觉,李白苏轼等人更是不会想到,家乡的一株小草竟能有千年之余威!

汉朝。

刘彻看向司马相如:“朕没记错的话,你的家乡便是在蜀地吧。”

四川就是现在的巴蜀,刘彻还记得。

司马相如拱手:“是。臣惭愧,对乡土草木竟不明就里。”

刘彻大度地摆摆手:“你又不是医师。先将现有的信息整理一二吧!”

他神色一正,开始整合信息:“疟疾的病因是血液里,呃……有虫子。”

猪猪陛下的表情有一瞬间不自然。

“青蒿可以杀死这种虫子。”卫青适时接过话。

司马相如举手:“最有效的青蒿是生在巴蜀的黄花蒿。”

“高温煎服会破坏青蒿的药性,所以必须用低温,嗯……绞取汁!”随侍的太医语气难掩兴奋。

这就够了。

刘彻点点头:“朕会传令益州刺史并蜀郡太守于当地采集黄花蒿,送至长安,太医署便好好研制一番这抗疟药。”

疟疾是自殷商卜辞记载以来的大疫,天下百姓苦之久矣,若当真有了这药,不知要挽救多少黎民。民安则国定,刘彻比谁都明白这里的含金量,所以并不敢马虎。

对于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底下的众臣自然不会说什么,山呼着陛下圣明。倒是随侍的太医犹犹豫豫道:“陛下,臣……臣想亲自入蜀,研制草药!”

他一咬牙,将心中的想法不管不顾地说了出来。

“你确定?”刘彻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

随侍的太医一点头:“确定!”

他还年轻,后世人尚有如此勇毅之探索精神,他作为老祖宗怎么能不效仿贤者?况且水镜指路,这是天降机缘,任谁都明白疗治疟疾的意义。巴蜀之行,他必去!

刘彻闻言微微颔首,也没有再说什么,冲他摆摆手:“准了。”

太医令拱手拜谢。其他诸朝的帝王同样迅速抓住重点作出积极反应,更有不少太医亦主动请命入蜀。

纵然他们现下还不知道什么□□、中性提取物,什么从分子到药物他们也听不懂,但黄花蒿可治疟,操作手法是绞取汁,这些都是如今明明白白能做到的,那谁还坐得住?

唐朝。

孙思邈迅速在药庐中收拾了起来,刚进来的小弟子还有些疑惑:“师父,您这是?”

“为师要入蜀寻药!”

与此同时,东汉的张仲景、东晋的葛洪、明朝的李时珍,甚至宋朝的张小娘子都动了入蜀的心思。一时间,各朝各代的蜀地顿时热闹起来,几年之间,来往医者络绎不绝。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屠呦呦女士从传统中医药中得到启发,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传统药学研究,改善提取方式,成攻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说明她既能吸收传统医学的经验,又敢于创新。

她没有固执地迷恋传统医药,也没有对现代医学顶礼膜拜,她清晰地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最终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及她的研究成功,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