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永遇乐、声声慢7(第3/4页)
【其实这一单元就学过很多,比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酒的代称。】
楚棠在PPT上出示与酒有关的诗句,前面几位诗人提到的诗赫然在列,也包括先前学过的《短歌行》。曹操顿时挺胸抬头,脸上露出了满意而又矜持的微笑:
“看看人家,多有眼光。”
啊对对对!底下的打工人哪有不明白的,纷纷开始夸老板文采盖世千载盛名。而吴、蜀诸人却是满脸愤愤,哼,就是欺负他们文学不兴!
【大家发现,这些诗句中,“酒”都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的,酒即是愁的象征,喝酒,也就是为了消愁。
说起来照姐好像挺喜欢喝酒的,无酒不欢,赛博世界戏称她为酒鬼,坊间传言:李白来了都不一定喝得过她。】
啊这……
李清照和父母面面相觑,虽然自己/自己的女儿爱喝酒不是什么大事,但就这么当着诸朝人的面被抖落出来,多少还是有点社死的。
“楚姑娘怎么,什么都说啊。”
这种题外话不会……不会破坏词的意境吗?!
其他听到的人也是一愣,还是这般豪爽的女子?看不出来啊!杜甫忍不住向李白打趣:“太白兄怕是要被比过去了?”
李白笑:“我生平未见如此好酒之女子,也未见有此文采之女子,诗酒风流在一身,这个酒量,我倒是很想赛上一赛啊!”
说罢,他端起酒杯满饮一口,因凄凉词句而带来的萧瑟气氛似乎被冲淡了几分。
【忧愁苦闷,往往诉诸于酒,那么,为什么这里是“淡酒”呢?怎么理解这个淡酒?】
“她喝的酒不好吧?我听人说劣酒味就淡。”有人猜测道。
“去,自家酿的酒浓着呢!”他旁边的人翻了个白眼,“再说,能写诗的肯定是官家小姐,喝什么劣酒。”
宋初,汴梁。
李煜低声,似是自言自语:“非是酒淡,只在情浓……”
【之前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非关酒之浓淡,而是作者沉浸在自己浓重的愁绪之中。她曾经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里却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贯穿了词人一生的悲喜,她想要喝酒排遣忧愁、抵御寒冷,可酒压不住愁,也抵不住晚来的寒风。
“风”也是词中的一个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萧瑟的秋风渲染了愁情。
风是“急风”,酒却是“淡酒”,“淡”“急”之间,愈发加重了词人内心的清冷哀愁。】
清朝。
词人张惠言近些日子来正在编写《词选》,书中恰好也选到了这首《声声慢》,当下就有些皱眉:“分明是‘晓来风急’更有神韵,后世怎么不依我的选本。”
另一边,浙派词人朱彝尊也与张惠言站到同一战线:“吾人常用淡酒指称早酒,所谓扶头酒是也,‘晚来风急’句,意蕴不及。”
【关于这个“晚来风急”,有古人选本作“晓来风急”,其实这样也可以理解,因为下文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句子,点明是时间的流逝,古人又有早上喝酒的习惯,那我们可以解释为,词人一夜辗转反侧,早上起来借酒消愁,而词中写的就是词人一天从早到晚的心绪,竟日生愁。】
清朝。
朱彝尊和张惠言沉默:懂了,他们是不配出现名字的“古人”。
北宋。
秦观敲着桌子沉吟几句,他本是一等一的婉约词家,见得这样的词作自然欣喜,也乐于参与这样的讨论:
“依我之见,还是‘晚来风急’更好,将时间集中在黄昏向晚这一段,总写此段心绪,可见时光流逝之缓,而唯有愁闷无聊之人,才更觉时间之难捱。”
“是啊,”他的妻子徐文美幽幽地开口,“夫君也知晓愁闷煎人、时序难熬,怎么不会想到你每次离家之时,我独自一人是如何难熬。”
“咳……”秦观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赔笑道:“娘子勿恼,两情若是久常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呢?”
徐文美呵呵一笑:你最好是这样想的。
李府。
李格非和王夫人哪有心思斟酌什么“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光顾着心疼女儿去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家还在哪些诗词中见过“大雁”这个意象?】
王湾推自己:“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元白为李杜站街:“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黄庭坚想起远方的好友黄几复,畅吟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元好问忆及自己见到的那只殉情的大雁,不无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雁是忠贞之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