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真火到国外去了(第2/3页)

杨若谦想了想,没想出什么头绪,于是又问道:“这种……比较激进的联动,马格是什么看法?”

“马格不赞成。”齐慕回答的非常快,“他认为以《黑袍检查队》这部电影本身的思想内核和角色ip,就不适合加入传统的超英宇宙。”

停下来稍微喝口水,润了润喉咙,齐慕继续道:“而且一旦ip权限被分割,以《黑袍检查队》的画风,能在联名电影中拿到一个什么定位的角色,还真不好说。”

“如果这个角色的定位不好,或者因为电影风格问题出现了与原著错位的事情,后续对ip本身也是一种打击。”

杨若谦听着,微微点头,旋即又有些疑惑:“既然这样,马格自己直接拒绝了就可以,干什么还要和我们这边通气?”

因为岿光集团和马格签订的合同并不是完全的ip出租合同,而是合作开发ip。

集团给了马格很大的自主决定权,只有一些涉及到ip核心发展的事情上,才需要双方做共同决定。

像拒绝合作这种事情,不会伤害到ip本身,属于运营方面的决策,所以马格完全可以自己来决定。

反而是接受合作,才需要和集团这边共同商议。

齐慕用很快的语速给出了答案:“因为他们给的很多。”

她说完,想了想又补充强调道:“真的很多很多。”

超英电影在国内市场的颓势并不是突然出现的“黑天鹅”事件,而是早早的就有预兆。

算上这次的《闪电人》,超英题材的电影在国内市场已经7连扑。

之前电影的扑街,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其他的借口,比如“正确”价值观的输出过于令人厌恶,比如角色形象不讨喜,比如各种外部因素导致票房遇冷。

可这一次的《闪电人》,却很难再找到什么借口。

这部电影里那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因素已经降到了最低,形象也非常不错,选角也符合大众审美。

在《闪电人》上架的这段时间里,岿光集团并没有新的爆款电影上映导致票房被稀释。

总之,所有各种奇奇妙妙的外部因素都被排除掉之后,再是迟钝的,再是会自我欺骗的人都能明白一件事——是整个题材都在走下坡路。

要不再想想办法,或是吸引新观众,或是稳住旧的粉丝基本盘,结果很可能是彻底滚出国内市场。

一个娱乐市场江山建立起来需要极长的时间,需要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粉丝,培养粉丝的消费习惯,不停的推陈出新保持新鲜感……

可崩塌起来的速度,却往往在一瞬之间——粉丝一句“我不想买了”、“我不想看了”就可以让之前那些努力全部泡汤。

这里面损失掉的不仅仅有推广成本营销成本,还有最最难以弥补上的时间成本。

面对这样反应“迟钝”,且变数众多的市场,各种策略的“延迟”非常高,今天公司开始执行补救措施,往往要一年甚至三五年才能在市场上确认效果。

因为一部两部电影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直观的反映这些策略是否在生效。

可这样的时间,对于一家公司,对于看到财报上接连亏损数字的股东而言,实在太过漫长。

1年,甚至5年?

他们连1个月都不想等!

再说,谁知道补救策略是否有效?

如果5年确定有效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些策略是否生效,仍然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时间又长,确定性又不高,谁能放得下心来?

与岿光集团合作,使用岿光集团的ip来吸引现成的新粉丝,就是一个省下时间成本的比较好的办法。

无论花多少钱,至少岿光集团的粉丝是现成的,ip是可以直接继承的。

只要维持原本的岿光集团的运营策略去运营ip,不存在换了一家运营公司,角色粉丝就全部流失的情况。

所以哪怕花再大的代价,只要能稳住自家基本盘就都不算事。

高昂的出价,不单单是买ip本身的价值,也相当于是在买时间,买确定性,买一个市场信心。

马格在这行混迹许久,也不是什么萌新,自然会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

在考虑完所有因素后,还说出“对方报价很高”这句话,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杨若谦一点都不想寻味,他非常认可马格不为金钱所动的优良品格,对齐慕说道:“对,就该这样。我们运营项目的时候,不能只考虑钱,还要考虑ip本身。”

齐慕也赞同的点点头:“很多时候,钱是买不来影响力,或者说只靠砸钱维持高影响的做法难以之久。想要在国际市场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不能单单看钱给了多少。”

“就让马格按他想的办。”杨若谦做出了最后的批示,转而又问道:“话说,《黑袍检查队2》的拍摄工作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