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专业交流味熟络

“朱里长是说有人专门做臊子,然后卖给刀削面的面馆,别人不用自己做了?”

照磨吕煜头一次听说这种模式,面馆的臊子不都是其本身做么?而且千馆千味,谁的臊子好,别人都要想尽办法弄到方子。

朱棣接过话:“在南京下又便宜又好吃的是卤煮,猪肠、猪费、猪血等不值钱的东西制作而成。

下丘村负责采购、制作、批发,其他人只管准备火烧或米粉、米线,有口锅,能够热着卤煮便成。

他们如果自己做,成本要高于从下丘村买,若下丘村在太原府开个刀削面店,然后加分店,别的面馆就不用活了。

本地可以拿着配方做了臊子卖,百姓自己买了回去做面也不错,就当是居必七的搬面酱和下饭酱。”

他用另一个实例来说,南京卖卤煮的摊子全从下丘村进货,又干净有便宜,自己洗干净的肠子都很费劲。

六个人对着朱棣点头笑,口中应着,又看向朱棡,这才是正主。

“咱们慢慢喝,麻烦里长安排人做臊子,鸭肉的咱也要,到时候给大家尝尝。”

朱棡觉得还是等臊子炒出来再说,现在别人不信,至少本地人没吃过闷子,闷子这东西挺特殊的。

有十个下丘村的人离开,去旁边的地方做臊子,他们做的臊子必然比现在的好吃。

现在还没有香叶、草果、丁香等调料,五香粉与十三香都没有,八角用的也少,那些东西属于药材。

受物流条件影响,不同药材的产地也不一样,好不容易弄到一点,都是拿来治病的,谁能考虑搭配着做菜?

元朝时候没有的,明朝初期战乱刚结束,又限制百姓活动范围,想凑起调料很难。

队伍里有,倒不是说药材,专门做菜用的,包括价钱降下来,但还是很贵的胡椒。

不做羊肉臊子,不放胡椒,省了,放胡椒成本太高。

十个人用大锅炒,东西都是现成了,包括蒸好的面筋,这个通常配合着面皮吃的,面粉做面皮剩的面筋正好加在面皮里。

臊子里面先不放丸子,丸子容易碎,泡到水就完了,除非用琼脂混合加工的,它最后要吃的时候,单独加在臊子里即可。

这边朱棡继续与六个府官聊天,包括最小的老五朱朱橚也加入进来。

郭知府等人的压力很大,当领导懂的东西被员工多的时候,认为在专业上能够独撑一面的员工就很怕领导不满意。

领导应该负责统筹,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领导研究专业作甚?

亲王更如此,你们是陛下的儿子,你们学学孔孟之道,待人的礼节什么才对,为何从种植到样子、由土木至商业,全懂呢?

你们这样厉害,还需要我们这些官员吗?我们想造个假,或者偷个懒,你们是不是能看出来?是不是?

天气热,不怕菜凉了,其他人吃完饭各忙各的,他们开始欣赏舞乐。

之前是下丘村和亲王们在聊天中询问当地的情况,以及六个官员职业能力,比如照磨吕煜,他负责审核官员,审计数据的。

品级很低,从九品,有专门的一套标准,这个除了还在学习中的老五,其他的亲王都会。

老五朱橚太小了,他的四个哥哥必须要会,居必七有管事的人,他们的升迁需要调查,同时审计。

实际包括太子朱标在内的,不需要懂细节,结果受村子影响,他们不但懂,还挺专业。

正事聊差不多,开始聊风土人情,让六个府官放松,看能知道些什么有用的消息不。

奏乐、唱歌、跳舞,由四个王府的宫女和太监来完成这个任务,太监跳舞有的也带着阳刚之气。其他县里的官员,以及府中的文吏离得远,倒是觉得比较‘安全’。

“赶路赶得快,咱怕耽误咱封地收麦子和翻耕后种小杂粮,一路催促,路上的百姓得到的恩泽便少。

今年收完麦子,一部分地种菜,大家把地窖挖好,方便储存。

另一部分种大豆与高粱、红小豆、绿小豆、谷子、糜子。

到时候看天气,能长熟就长熟,长不熟就做青贮,不能耽误冬小麦播种。

这便是小杂粮的优势,不要担心青贮做多了没有牲口喂。

可以把一部分作物在没成熟的时候收割,然后粉碎直接晒干,这样家禽也能吃。

实在太多了,咱就卖给别人,自己组织人手,正好种完冬小麦百姓没事情做了,花钱雇。

你们谁吃面,可以吃小份的,尝尝臊子,有猪肉的,还有鸭肉的,鸭子屁股油多。”

朱棡最后强调一次种植的事情,先种蔬菜,大白菜、大萝卜、大葱、胡萝卜。

其他夏播的茄子、豇豆、茼蒿等也得种,然后陆续吃陆续晾晒,霜打之后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