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封公道孤
两汉时,爵位尚未滥发,实封的县侯已是人臣之盛的标志,如萧何、曹参、邓禹等。
东汉末年,关内侯、亭侯虽被统治者滥发,但县侯依旧有着较高的地位。
随着南汉的建国,从非军功者不得封侯,而改成不得封县侯起,县侯不再是人臣之盛的标志。尤其以关羽被刘备追封汉寿县公开始,武将封县公,实际上难以避免。
话虽如此,但江陵公的出现给众人的冲击依旧不小。在刘禅向外披露对霍峻的封赏之后,当夜张昭入宫求见刘禅,希望能收回县公的封赏。
张昭以旧汉制为由,希望劝刘禅谨慎分封县公,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刘禅不似老古董张昭,其表示爵位已经泛滥,县侯都虚领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了。且如果不给更高的爵位,武将则缺乏北伐的欲望。
在刘禅那碰了一鼻子灰后,张昭向诸葛亮去了封书信,希望能通过诸葛亮去收回这个决议。
诸葛亮收到书信之后,向张昭回了封信。
在信中,诸葛亮表示霍峻对于汉室而言,有建鼎之功,无霍峻则无今之汉室。昔先帝之时,常感薄待霍峻,早时恨无法封以高官荣爵。而当下有了基业,岂能薄待功臣。
至于旧汉制度,诸葛亮认为制度是根据国家形势而制定,不是国家非要执行旧制。过于循规蹈矩,不仅寒了武将们的心,更是会冷了那些后来者的心。
在推行侯—公制度上,诸葛亮无疑是支持的。不是因为他带兵打仗了,而是熟读历史的诸葛亮已是察觉到时代洪流的前进方向。
实际上,在东汉建立之初,便出现县侯贬值的现象。但那时主要是刘秀能打,刘秀常常是派将领轮流去攻略地盘,而不是抓着一个人单薅羊毛。
故而刘秀治下没有出现庞大的军功集团,得以让他轻易地执行退功臣,进文吏这一政治措施。但先帝刘备类高祖刘邦,而非似世祖刘秀。
刘备颠沛流离到新野,没霍峻谋划下江东,不知会在新野呆多久。且他们这批老臣,哪一个不是追随刘备在江东起家,然后建立基业,成为开国功臣。
汉虽开了国,但世上尚有魏国在。如不能革新旧时的爵位制度,又岂能满足武将们的胃口。那些舍命出征的武夫们,追求着不就是留爵传家吗?
爵位不高,无法推崇武将。武将地位不高,日后则会形成文高于武的现象,那大汉武德又岂能充沛?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可能让狼吃着屎,指望他干着狼一样的活。
劝完了张昭,诸葛亮担心霍峻有心理压力,不愿接受江陵公封号,特写封书信与霍峻。
在给霍峻的书信中,诸葛亮先是赞扬了霍峻的品德,而后以子贡救鲁人为例子,表示霍峻之功高崇,今或许不想接受县公,但根据形势来看,霍峻必须接受县公。
因为以霍峻之功高,尚仅能受限县侯,那么余者将领不仅会寒心,还会因爵位限制而丧失奋斗欲望。今为了后继将领,也为了刘氏不亏霍峻,请求霍峻不可推辞进迁封公的诏书。
不得不说诸葛亮说的话太漂亮,将霍峻进迁江陵公之事,与灭魏关联在一起,给霍峻一个完美的台阶下。
当然了,霍峻对受领江陵公心理负担不大,在收到诸葛亮书信之后,霍峻更是在考虑以什么方式受领江陵县公。毕竟作为第一個受领县公的将领,霍峻是真没什么经验。
“昔有德者,行三让以推王公之赏。都督既受县公,当从旧时之礼,崇古人之德政。”刘忠建议道。
“三让吗?”
霍峻面露异色,在他的印象中,不是只有篡位者才会行三请三让之事吗?
“不然!”
蒋济拱了拱手,反驳说道:“都督,今时岂能与往日同。县公之爵为陛下所拜,如行三请而后受领之事,则示都督多有虚伪。故既是陛下所封,都督行臣礼受之即可,行请让之事,有画蛇添足之嫌!”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可从子通之语,陛下为君,某为臣。君赐臣爵,以褒我功,今不可不受!”
三请三让太虚伪了,霍峻不乐意去弄。且今之江陵公又非是郡公,或是郡王,有了关羽追封县公,以及诸葛亮的来信,霍峻基本没什么心理负担。
蒋济面露笑容,说道:“都督将为县公,今后见从属当称孤,而后道寡。无孤、寡不足以示都督之尊,江陵公之贵。”
侯有称孤的资格,但因侯爵的泛滥,以及各种关系,寻常侯爵岂能称孤而道寡。但公不一样了,爵位的档次上来了。如果还不称孤道寡,则就无法彰显公与侯的与众不同。
有了蒋济这句话的提醒,左右文武起身,向霍峻行大礼,沉声说道:“参见江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