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小磨里剩下的那些梨也不浪费, 林春燕将他们全部扫出来之后用细棉布攥紧,把剩余的汁水都挤出来。
这些梨汁和剪碎的红枣、姜丝一起放到了锅里,大火煮开,等沸腾冒泡了之后就要用小火慢慢熬。
伴随着柴火发出的噼叭声, 两个人才坐下歇起来。
哪怕这些柴火后来又被他们挪到了西屋里, 可下雪之后空气湿润, 点火的时候还是有些费劲。
“还是得再找些引火的高粱杆子来,那个好点着。”
不过高粱杆子都是有用的, 家里用的那些个锅盖、捏饺子的时候用的放饺子的东西都是也是高粱杆子编出来的。
林春燕和王英娘忙了一通,身上也微微出了汗, 两个人也没敢出去吹风,老老实实的呆在灶间。
秋梨膏要想熬好的话, 收汁是关键,时间短的话成不了膏的状态,太长又容易发苦影响口感。
林春燕一直不停的搅动着秋梨汁水, 熬了一会儿之后, 秋梨里面就开始出水。等这样熬了有小半个时辰之后, 汁水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
这时候就是关键, 林春燕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把柴火又抽出来几根,只用里面的一点余温继续熬着。
“差不多快好了。”林春燕拿勺子试了试,瞧着秋梨汁水已经开始挂壁, 颜色也成了褐色的, 林春燕就把柴火全都抽走。
王英娘凑过来看, 就见刚才还是褐色的汁水样子的秋梨,如今表面已经多了一层浮沫似的东西。
“这个是梨绒, 不用撇去,一会儿就都变成膏样儿了。”
熬秋梨膏倒是不难,就是略微有些费功夫。不过对林春燕和王英娘来说,什么东西都是要经过这么许多过程才能变成可口的吃食。
就连家里用的那些个筐子,也都是他们拿了荆条柳条编出来的,哪怕手再快,编一个筐子出来也需要小半天的功夫。
更别说编之前还得上山砍荆条,回来之后处理倒刺泡软,再开始编制。
日子悠长,这样慢工出细活的生活过久了反而没了那样的浮躁。
张大娘这时候推门进来,林春燕见她回来就故意说:“怕不是掐着点回来,知道我们把秋梨给熬好了吧。”
张大娘理亏,想尝尝那秋梨膏也没好意思,只赶紧转移话题:“我要不过去,你二婶子的委屈都不知道往哪里说!今天你们三婶子也过来了,说四郎也不听话,两个人在那里说了半天生儿子的不好。”
这些话她插不上嘴,不过听的很是开心,一副马后炮的样子说了许多早知道这样的话。
林春燕很是好奇,问张大娘:“四郎又怎么了,不是说好好的学木匠活计呢。”
“本来是安心好好学起来了,不过听说狗蛋要去学烧瓷,那心怎么还能安定下来,在家里和你们三叔闹腾呢。”
四郎本来就想学烧瓷,偏家里人不让,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可一听狗蛋要去学,他哪里还能坐的住。
“我猜肯定是狗蛋故意去说的。”
张大娘一拍大腿,“你怎么连这个也知道?还真是这样,你三婶子那是着急的把狗蛋也骂了好一通。”
“这也没什么奇怪,那几个小的一直不对付,成天和斗鸡眼似的不服劲。”
等秋梨不那么烫了,王英娘就把它们都装到了罐子里,锅底剩下的那些就一人冲了一碗尝尝味道。
张大娘喜滋滋的接过,“可惜红娘不在,这样好喝的东西她是喝不到了。”
倒不像是替林桃红难过,反而带了几分幸灾乐祸来。
那秋梨膏没有加一点水,那么多的梨子也总共熬了这么一小罐子,喝起来自然是梨香醇厚。
“可真是好喝,也不像酸枣汁子那样酸,不过当饮子喝可就太破费了。”
张大娘一想到那么多秋梨就熬了这一小罐子,就啧啧叹息。喝完碗里的那些之后,还不忘又倒了水冲了一遍,喝的那水是一点味儿也没了才罢休。
“每天早上起来记得喝上一些。”林春燕没把秋梨膏放到地窖里,就放在灶间的桌子上了。
喝完她们就刷了牙,张大娘舒服的躺在偌大的床上,把手脚都摊开呈现一个大字。
“果然还是这样睡着舒服。”
王英娘看她这样觉得好笑,就说:“干娘,我们两个先前还说红娘不在家,都觉得少了些什么,安静的让人心慌。”
张大娘翻了身对着王英娘懒懒的打了个哈欠:“她不过是出去住一晚上,不说赶紧躲躲清静,怎么还惦记上她了?好不容易没人天天盯着我抓小辫子,和我有事没事呛上几句嘴的,还不赶紧好好的享受一下。”
话虽然这么说,张大娘还是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想着家里三个女娘一直呆在一起,感情深厚,这才分开一天就这个样子,那以后各自成了家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