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3页)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蘑菇碎画的提示,其中一个他也能很快完成,有目击者证词的那个花点时间也能做出来,唯有最后一个可能有点悬,没太大把握。

仲岳闻言抬眼看了他一眼,凭他对狄昭昭的了解,这个“细节”怕是有待商榷。

“展开说说?我吸取吸取经验,也好回去教教南山府的那几个。”仲岳顺势问道,既是为了眼前少年心情,也真的是为了取经。

别的衙门都做不出来的东西,存在的问题,多半南山府那几个也逃不脱。

“说起来也是通病了,根据目击者的口述画像,不是只考虑绘画能力强弱。目击者心理的把握,每一次询问的引导性,还有对人体骨骼经络的了解,缺一不可……”

狄昭昭简单说着,这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心理学,审问学,人体解剖等等技术的综合性能力。

只有绘画一门技术,当然也可以上任,但遇到难啃一点的硬骨头,就会落入比较尴尬的境地。

案子本就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目击者,不同的凶手,目击时不同的情况,都会让绘制人像的过程困难重重。

为了让仲岳这个技术外行也能听明白,狄昭昭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凶手一百斤,在一个一百二三十斤的姑娘嘴里,就是人长得瘦,在一个八十斤的姑娘嘴里,就是人长得胖。同样一个体格,在杀猪匠和文弱的教书夫子嘴里,可能会有不小的差距。”

“除了这种认识上的,还有视觉差异、角度差异上的。目击者看到处于狂奔的、静坐的、蹲在路边的凶手,又或者侧看,擦眼而过一看,迎面撞见,斜角看,看到的、描述出来的,也会有许多差异……”

就比如说,看不同角度的马踏飞燕,也都是眼见为实,但描述和感觉会大相径庭。

其实在大多时候,目击者的描述是不可信的,尤其是第一次主观描述,并不是说他们在说谎骗人,而是眼睛本身就会欺骗大脑,同时大脑的记忆力也并不可靠,非常容易被遗忘、混淆。

在大多数时候,画像不可能百分百由目击者口述而来。

而是在目击者的口述下,画像的人,通过自身对面貌的了解、对目击者的询问,对不同人的心理预期等等技术结合之下,在自己脑海中勾勒出的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画出来之后,会得到目击者摇头说“不像”的原因之一。

并非绘画技术不好,任何一个画像师,对着真人当面画,相似度一定是非常高的。

“听起来有点意思。”仲岳听着听着,倒是真感兴趣了起来,他侧头道:“没想到你在此道竟然有如此深的见解,这么厉害的本事,只有你一个人会,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我们南山府的几个当画师的差役都蛮机灵的,我看大理寺任务还挺重的,要不我送两个来帮帮忙?月俸还是我们南山府出,人给你用,帮忙调教调教?”仲岳目光炯炯。

免费的劳动力谁不爱?

狄昭昭眼睛骤亮:“来多久?总不能我刚教出来就回去了?”

两人为了时间拉锯着,大理寺差役去请的人,也都陆续来到了大理寺。

两人只得停战,先把案子忙完才好。

而在场的破案好手,得知有四起案子的四拨人前来,感觉脑子都有点傻掉了。

一个还能说是运气、巧合,他们也不是没有过。

四个总不能全是运气和巧合吧?哪有那么多傻兔子专门往人家守株待兔的树上撞?

所以面容和人像,这么容易捏吗?

怎么可能?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次再不能仅仅小半盏茶的时间就平息了,即使不考虑案子难度本身,只考虑龙虎榜,众人也都不约而同起身活动腰肢和身体,顺便无意间靠近狄昭这边。

假装不在意的探头探脑,准备好好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