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师者(第4/4页)

杜荷积极道:“像云!早上没人踩过的是白云,踩过扫过的就是乌云。”

李承乾本来也想说云,没想到被抢了先,只能说:“像棉花糖!早上是刚做好的棉花糖,现在是吃了一半的棉花糖。”

杜荷很想问问棉花糖是什么,但看看陆德明,艰难地忍住了。

轮到苏琛,他想了一会儿说:“像鹅毛,都说鹅毛大雪,雪和鹅毛是最像的。”

杜荷撅嘴:“你说的不对,雪明明和云最像,只有一点点像鹅毛。”

苏琛:“最像鹅毛,只有堆到一起的时候才像云。”

李承乾打圆场:“嗨呀,雪在空中更像鹅毛,落下来后最像云和棉花糖,你们都没有错!”

杜荷和苏琛这才消停了。

陆德明含笑颔首:“说得很好,那你们知道与雪有关的故事吗?”

苏琛举手:“我知道苏武啮雪吞毡的故事。”

李承乾挠头:“我只听过苏武牧羊,他们是一个人吗?”

杜荷也不知道。

陆德明对苏琛说:“既然如此,你便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苏琛站起来,一本正经讲道:“汉武帝年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想要降伏他,但苏武坚决不肯,甚至想要自杀。单于命人将苏武囚禁在地窖之中,不给他水和食物,想要用这种办法令他屈服,但苏武依旧不肯屈服,天下大雪,他就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子充饥,就这样活了下来。匈奴见奈何不了苏武,这才把他送到荒无人烟的地方放羊,也就有了苏武牧羊的故事。”

李承乾和杜荷恍然大悟,这才明白里面还有这些缘故。

陆德明点点头:“说到苏武,你们还知道什么典故与他有关吗?”

三人摇头。

陆德明:“可曾听说鸿雁传书?”

“知道知道!”李承乾连连点头,“鸿雁传书一般用来表示男女传达情谊,这个也和苏武有关吗?”

总觉得苏武的形象和鸿雁传书不太搭呢!

陆德明摇摇头:“鸿雁传书指传递书信,并不止限于男女。这个典故最初便是源于苏武,当时汉帝想要迎回苏武,匈奴却不想放人,谎称苏武已死,苏武的副使常惠设法将苏武还活着的消息告诉汉使,于是汉使对单于说,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①,匈奴单于无从抵赖,只能放苏武归汉,这便是鸿雁传书的由来。”

李承乾三人听得入迷。

陆德明又道:“即便说感情,苏武也不负‘鸿雁传书’的缠绵之意,他曾写过一首《留别妻》,其中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之句,你们可曾听过?”

李承乾挠挠头,好像是有点印象。

他捧着小脸感慨:“我知道苏武牧羊,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多故事。”

陆德明说:“人都是多面的,绝不能只通过一两个典故了解一个人。既然你们对苏武感兴趣,便去把《苏武李陵诗》和《汉书·苏武传》找来看一看吧。”

李承乾和杜荷顿时苦了脸,连连摇头:“先生,我们对苏武不感兴趣!”

他们都好多功课了,怎么可以再加?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说:“先生,我们不要说苏武了,继续讲雪吧。”

“行。”陆德明答应了,“说回到雪,还有一个关于雪的故事,你们要听吗?”

当然要了,他们最喜欢听故事!

陆德明便讲起来:“晋朝有一个人叫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只能借别人的书读。借来的书是需要还的,他白天要帮家里干活,晚上没有灯油,怎么办呢?”

李承乾也想:这该怎么办呢?

陆德明:“他发现下雪的时候天特别亮,即便是晚上也能勉强看清书上的字,于是每到下雪就跑到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了冻疮,但靠着这个方法,他读了很多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他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

李承乾三人:“……”

陆德明微微一笑:“你们的条件比孙康好多了,只是《苏武李陵诗》和《汉书·苏武传》,肯定没问题的。”

李承乾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