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养子 十

孙四海拥有的院子和三亩地, 是村里每个年轻人从长辈手中接下来的东西,每个人都大差不差……就只有彭槐树这种身世才没有。

这一份家财是长辈留给孩子的立足之本,有了这些, 成亲后不至于饿肚子,不至于睡大街。

人都是有惰性的,孙四海也一样,年轻的时候, 他想着好好干活多赚点钱,以后好养家糊口。可是,桂花被家里的长辈逼着嫁给了彭槐树, 她一嫁过去, 手头就有几两银子,后来银子越来越多,还买了不少地。

不说手头的那些银子, 光是每年地里收回来的粮食卖到的钱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彭槐树对自己很省,但对桂花从来都没有苛求过。桂花拿着那些银子, 那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一开始孙四海拿到这银子的时候, 还有点心虚, 有点不敢花,后来就变得越来越大胆。偶尔他也会怀疑自己要不要还这些银子……又觉得彭槐树是个马大哈,可能不会发现二人之间感情, 后来,两人更是商量出了一场天衣无缝的计谋。不止不用还彭槐树的银子,还能把他拥有的东西都拿过来。

孙四海以为事情会顺利,但那只是他以为。

“好!”

他心里很不甘愿, 可不甘愿又能如何?

钱财乃身外之物,活着才有命享, 如果他今天被拉到城里打死了,属于他的房子和地绝对会被几个哥哥瓜分。

这么一算,好像没那么难受了。

事情谈到这里,算是达成一致。

既决定不告状,一行人便往回走。

村里人还有点失望,他们还想去城里顺便买点东西回来呢。

在顾秋实看来,这些人愿意去城里,就是愿意帮他的忙。他心里都记着,强调道:“等这件事情了了,我再找两架马车,选一个日子送你们去城里。到时出门也不用这么仓促,大家可以从容一些。”

众人又高兴起来。

路上没有笔墨纸砚,镇长家中有,他也经常帮人写文书和契书。一行人直奔镇长家中,孙四海已经彻底没有了反抗的想法,不舍归不舍,还是乖乖在契书上摁了手印。

回去的路上,桂花垂头丧气,好几次想要找顾秋实说话,可惜顾秋实根本就不接话茬。

两架马车回到村里,众人都挺意外。

不是说去城里告状了吗?

一打听,得知孙四海主动赔偿了,众人又觉得可以理解。就是……这赔偿得有点多了。

村里的院子不值什么钱,要是没人住,放在那里几个月就坏掉了。但是三亩地可不便宜,按照当下的价钱,大概要换到十二两银子。

这些田地现如今还在孙四海父亲的名下,不过,孙四海已经在契书上按了手印,表示会尽快将东西过给顾秋实。

孙家人肯定是不愿意的,孙父一把年纪了,当场就气厥了过去。好在他身子不错,醒过来之后没有大碍,只是浑身都在发抖。

“你这个败家子,哪儿有你这样的?”

外人都知道孙四海私底下和桂花来往的事,孙家人自己对此就更清楚了,其实孙四海的几个嫂嫂不赞同他和一个有夫之妇常年苟且……这就不是过日子的做法嘛!

娶一个媳妇回来,生三两个孩子,早出晚归干活养家,偶尔去一趟镇上,这才是正常人该过的日子。

而孙四海呢,三天两头往镇上跑,没有银子了就去找桂花,还经常夜里不回来睡。之前妯娌三人就凑在一起嘀咕过。这没被发现还好,要是被抓个现行,怎么得了?

如今可不就出事了么?

明明三亩地和那个院子是给长辈养老所用,虽然确实属于孙四海,但那得是在长辈百年之后。

如今老人家还好好的呢,那院子不能住了,并且地里的出产也没了。

这怎么行?

以后老人家吃什么?又住在哪儿?

兄弟多的人家,地基多半都是不够用的。孙家也一样,三兄弟分到的也就只有三间房,且他们各自成亲多年,三兄弟中有两个都做了祖父,年纪最小的孙三海,也在张罗着娶儿媳妇了。

不大的院子里要挤一家三代,如今还要挤孙老头,怕是只有把人挂墙上睡。

关键这老头接回来也不是挂在墙上就行,得吃喝拉撒啊!还有,老头本来是归老四管的,如今贸然要搬,谁接?

谁接都觉得自己吃了亏,毕竟老头种着的那三亩地算是孙家所有地中最好的一片,正因为如此,当初孙四海才愿意父子两人只得三亩。

现在好了,好处被孙四海拿去,老头他不管了。

哪有这种道理?

孙家闹得不可开交,男人要打架,女人要吵闹,孩子也在哭,让村里人看了好大一场笑话。不过,那张契书是镇长作证,孙家不敢不听从。孙老头再对小儿子恨铁不成钢,再是拿扁担把儿子打了一顿,还是舍不得放儿子去衙门被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