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天可汗!(第3/6页)

慎战!

这是我一以贯之的态度。”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世民忍不住想起了隋炀帝,更是心中胆寒,隋炀帝给李世民造成的阴影实在是太大了。

让他这么一个以武立国的君王,对战争却抱有一种极度谨慎的态度,否则早在贞观元年突厥第一次遭遇天灾的时候,他就出兵了,哪里还会再等两三年,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

洛苏望着李世民,再次忍不住感慨,真是完美啊。

李世民真是他所知晓的,洛氏之外,最完美的人。

李世民让洛苏又回想起了周厉王,当年洛苏劝周厉王不要轻易动用天子六军去征战,但周厉王不听。

而现在,他亲耳听到了李世民的战略思想,感慨道:“慎用战争,才能将战争的效果最大化,如果当年周厉王能像你这样,就不会有南征之败,就不会死在汉水,就不会背上千古的骂名。”

听到周厉王,李世民转头和洛玄夜对视一眼,这些年相处下来,洛苏说周厉王的次数,还要远远超过周召王,在洛苏的生命中,周厉王占据的地位比周召王还要重。

某种程度上,周厉王是唯一一个能把洛苏逼走的人,实在是太熊了,熊到没脑子。

连续问了两个问题后,洛苏终于将自己构思中的一个很关键的节点说了出来,“我听说四方的胡人部落,都已经派人前来拜见你,当初臣服冬突厥的那些部落,现在都在赶来长安。”

李世民颇有些骄傲的点点头道:“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击败冬突厥,击败颉利,李靖固然有大功,但这几年对突厥麾下诸胡人部落的分化也功不可没。

突厥的突利小可汗,已经向我大唐称臣,这是许多年不曾有过的声势。

薛延陀的可汗是接受我册封的。

至于铁勒、回纥等草原诸部,现在都在赶往长安的路上,据说有成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都派遣使者来到了长安。

这些人大多数是看到冬突厥被我大唐击败,深深对我大唐畏惧,所以才派人前来的。”

洛苏接话道:“这些人因为大唐击败冬突厥而深深不安,但很快也会因为另外一个强大部落的崛起,而倒向另外一个接替冬突厥的强大势力。

这些部落距离大唐这么远,距离未来必然崛起的草原势力却那么近,那最终会做出什么选择就是注定的。

大唐的战争不曾结束。”

李世民闻言一滞,洛苏这毫不留情的言语,戳破了他对未来的展望,在击败冬突厥后,李世民暂时没有对外动手的计划。

因为无论是辽东还是西域,目前对中原都没有威胁。

李世民实际上不是一个热衷于开疆拓土的君王,他对冬突厥动手是因为冬突厥对中原威胁太大,三番两次的逼近长安。

这太危险了!

灭掉冬突厥后,解除了大唐的边境威胁,李世民就不准备对外征战,而是决心要搞文治,达成孝文之治的盛世。

但现在听起来,文公貌似不是这个想法,因为文公一直都在说,战争不曾结束。

李世民相信文公的判断,于是目光熠熠的望着洛苏道:“还请文公直言吧。”

洛苏手指在石桌的棋盘上轻点,而后将一枚黑子点在天元之位,“我刚才问了天子你三个问题,分别是你对夷狄的态度,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四方蛮夷对中原的态度。

大唐未来的战争不会停下,这是必然的。

大唐的府兵制度,不适合长期征战,这也是必然的。

仗不能不大,兵又不能出,你不愿意每次都发动大军,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实行真正的精兵制度,府兵用来镇压中原,就保持现在这种,至于出征四夷的府兵,就挑选精锐,每次不多选,一两万人即可。

一两万人出征,不会耽误国内生产,即便是出事,也不影响大局,这一两万人,用最好的甲、最好的弓,一旦立下功劳,特权都要给。

最重要的是,你要从别的地方找兵源,我的建议是,征调夷狄仆从军,甚至在一些战争中,完全使用这些夷狄的仆从军。

这就需要你有一个身份,能够让你合情合理的调动这些夷狄。”

打仗不用自己的兵,而用诸侯的兵,哪个诸侯不服,天子六军就征讨诸侯,攻破他的城池,剥夺他的爵位,将他弃尸在荒野中,这就是当初洛苏做的事。

现在依旧是同样的道理。

以诸侯制诸侯,以诸侯制夷狄,现在是以夷狄制夷狄。李世民已经隐隐约约的知道了这个身份,他还是问道:“什么身份?”

洛苏微笑道:“当然是可汗,你愿意成为胡人的可汗吗?”

李世民沉默了。

可汗。

这个称呼冠在他的头上,让他有些恍惚的感觉,击败了冬突厥,他当然可以代替颉利成为新的可汗,整个草原的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