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智能手表(一更(第2/3页)

比如这次,小孟就说:“手表处理器要是成功了,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将计算机上的大部分功能挪到一个更小的机器上。”

小孟找他聊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不可能,话还没出口,想到了计算器,为什么不可能?计算器不就是把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放进去了吗?

计算器使用的只是最简单的微处理器,如果换成更加复杂的处理器,增加其他功能,是不是也能实现?

孟秋表示,没错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于是,张教授就被她忽悠来帮忙搞智能手表的处理器了。

想法很美好,真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张教授道:“首先,目前在同一个周期内,只能执行一条指令,数据的交换速度方面……”

孟秋一心多用,一边翻看实验记录,一边听他说,一边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连续传输,指定起始地址和……”

“你是说……”

“是的,不用每次传输,都要重新发送地址,提高传输效率,减轻处理器的压力……”

张教授的手有规律地拍在桌子上,这是他思考时习惯性的动作。他张口喊道:“老施,你过来一下。”

一个两鬓斑白的男同志走过来,张教授道:“老施,来,咱们一起听听。”

老施脸上没什么情绪,沉默寡言,存在感很低,在孟秋和张教授激烈讨论时,他只是默默地听着,孟秋差点忘了还有一个人。

讨论完,老施继续回去工作,全程未发一言。

孟秋小声问张教授:“他是不是那位施同志?”

“是。”张教授点点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在学校时,他是我们那一届的风云人物,能言善辩,锋芒毕露。”

孟秋看着现在的他,完全想象不出来张教授口中的那个风云人物是何等风采。

然而,有些人即便历经风雨,天才依然是天才。

几天之后,张教授让人找她,说速度问题解决了,孟秋惊讶:“这么快?”

她赶到张教授实验室,解决这个问题的竟然就是这位施同志。

看着面前的运算结果,孟秋看施同志的眼神放光,施同志后退一步。孟秋问:“施同志,关于相邻存储单元……”

“是,目前就是自动进行,不过……”

张教授看着和小孟聊起来的老施,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自从过来,除了他找他,老施一天都说不了三句话,他是真担心。

除了显示器、处理器找了外援,智能手表项目组还有两个小组,一个负责传感器,另一个研究次声波武器。

除了心率监测,孟秋试图在这次研究的智能手表中增加更多的监测功能,比如运动、体温、血压,因此,需要的传感器也更多。

说是一个小组,其实内部也分了几个小队研究。次声波也一样。

次声波就是手表攻击使用的声波。

这种声波与人体器官固有频率相近,容易与人体器官产生共振,从而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

次声波还能干扰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恶心、头晕、呕吐乃至昏迷。

之前智能手表中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的次声波。

老实说,将这种攻击手段放在手表中,确实有些大材小用。

所以,孟秋就决定了,削弱手表中的攻击威力,同时进一步研究其他专门的次声波武器。

研究手表中的次声波武器的为一组,其他的又根据研究武器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组。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其实后面还可以有四、五的。

系统中利用了次声波的武器有很多种,比如一种次声波抢,手枪形状,巴掌大小,威力大,穿透力强,能够穿过掩体攻击,她觉得这种完全可以作为特种部队的备用武器。

还有一种体积较大,作用距离远,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秘密武器使用。

因为工作太忙,孟秋多了一个助理,正是她的其中一个学生燕同春。

燕同春有些疑惑。

次声波武器组下属三个实验室,分别研究三种不同的武器,老师似乎对他们有不同的安排,一个只给了总的研究方向,一个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让他们自己研究,还有一个亲自参与,几乎是手把手带他们做。

是因为三种武器难度不一样吗?

不,是因为她在进行一个实验。

孟秋想看看她参与到哪种程度能够实现星币最大化。

每一个项目都全程参与太慢了。

装甲车项目组,她几乎是全程参与,用时一年,获得星币总共不过十万多。

运输机项目,她只参与了关键部分,获得星币约一千三百万,假使当时那本书能得满分,最终大概能获得星币两千五百万。

虽然多了近一倍,但从时间成本上来看,却并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