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翱翔(小修

新年到来之际,Y-6的设计终于定型。

整个Y-6项目相关图纸多达八万多页,另有大量的资料及计算报告,所有的东西整理好,提交上去,经过批准,终于进入试制阶段。

试制工作交由梁州飞机制造厂完成,梁州位于秦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69年批示要搞大运输机,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人汇聚于此,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建立起梁州飞机制造厂。

梁州飞机厂的全名其实叫梁州运输机制造厂,它的建立就是专为运输机服务的。

基地研究所一行人到地方时,就见厂子外面正在干活,厂长、书记带头,忙得热火朝天。

基地一行人不明白,这是在干什么?瞧着像是在大搞建设,可制造厂不是已经建好了吗?

制造厂的于厂长和崔书记见他们过来,迎上前,两人手上还沾着泥,也不在意,拿过脖子上的毛巾,随手擦了擦,打招呼道:“叶总师,各位同志,一路辛苦!”

基地研究所这边这次是叶总师亲自带队,寒暄了两句,一行人往厂子里去。

看到他们对那边的工地好奇,于厂长笑道:“那边是我们的治滑现场。”

“治滑?”

“是……”

原来因为项目仓促上马,制造厂的选址出现了一些问题,厂子位在滑坡地带,梁州夏秋两个季节时常有大雨,一旦形成山洪,冲击下来,整个厂子就危险了。

偏偏发现问题时,厂子已经开始建了,且梁州境内确实没有比这一片更合适的地方了。

厂里开大会,一致决定,不就是滑坡吗?有问题,解决就是了!

于是就开始了治滑工作。

领导班子带头,带领着厂里几千名工人,奋战在第一线。在基地研究所的人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工地上驻扎了大半年,誓要在一年以内,完成治滑工程!

孟秋听着于厂长的话,不由回头,只见工地上,工人抬起水泥涵洞管,嘴里喊着号子。

“一,二,三!一,二,三……”

“好,下一个!”

“那边的小组过来,来,一起……”

几乎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搭着一块毛巾,挑担子时,垫肩膀,汗水流进眼睛里,便抓起来随手一擦。

忙碌的工人汇成了一条长龙。

一行人跟着于厂长他们来到厂里,叶总师询问:“不知道厂里是否有条件来完成制造工作?”

于厂长拍着胸脯保证:“能!”

他道:“您别看我们厂子场地简陋,但人员、设备、仪器,该有的都有!”

能就行,话不多说,那就开始工作。

“好!”于厂长雷厉风行,一面安排他们入住,一面召集人员。

当天,Y-6运输机的试制工作便正式开始。

正值冬天,天气寒冷,梁州制造厂的厂房很大,两面透风,不仅不保暖,还有一个特点——夏暖冬凉。

厂里的师傅一边忙,一边和旁边的孟秋说笑。

“别看现在里面冷,一到夏天,车间里就跟火炉似的!热得不行啊,男同志受不了了,就把衣服脱了,一个个光着膀子干活。”

“厂长就说,你们这样,女同志看见,像什么样?”

“女同志说,要不按照男女分两个车间干活吧,男同志热,我们女同志也热啊!”

孟秋问:“后来呢?”

“后来啊,后来没成。人想到哪个车间都可以,机器可不行!尤其是咱们那生产线,贵重着呢,可不能轻易挪动。”

说到生产线,孟秋想到那天参观看到的某条生产线:“那边那个车间里的是……数控机床?”

“对!你也知道?”师傅说着,自问自答,“也是,你们搞研究的,肯定知道得多。那可是好东西,那效率,好家伙,一个机床能顶我们几个车间!”

这师傅想起来一件事:“说起来,我们那数控机床操作手册也是一位叫做‘孟秋’的同志编写的,你也叫孟秋,你们……”

师傅一拍大腿:“……竟然叫一个名字,真巧了!”

孟秋捂着嘴偷笑:“嗯,同名同姓,巧合……”

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在各行各业派上用场,这种感觉可真是太好了。

温度低,一说话,一口白气,一个个跟成仙似的。

厂里的工人们早上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先活动,搓搓手,跺跺脚,让身上热乎起来,以免手指冻僵,操作的时候出现误差。

哪怕有一点失误,也是浪费材料,浪费时间。

工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基地一行也要在车间协助工作,大概是看孟秋年纪小,车间里的师傅们很照顾她,车间组长找了个盐水瓶过来,灌上热水,塞给她。

有手巧的女同志还给她织了一个毛线套,可以套在盐水瓶外面,这样就不烫手了,还能保温。毛线套呈圆筒形,两边还留了一条绳子,跟那种挂脖手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