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特种钢材(第5/6页)
“石师傅就是入赘到王家的,后来跟着老丈人学厨,石师傅在这方面有天分,没几年就出师了。听说解放前,王家开的小饭馆都已经是石师傅在掌勺了。”
“石师傅为人真不错,就是命不太好。”
王主任突然感慨了一句,时教授问:“这话怎么说?”
厂长道:“这事不能说是石师傅的命不好,是鬼子不做人。”
王主任说:“是是是,是鬼子太没人性。”
“石师傅他媳妇、老丈人、丈母娘,去乡下走亲戚,遇到了鬼子,一家三口全被杀害了。石师傅要不是有事,只怕也逃不过一劫。”
“石师傅本来就没亲人了,逃难过来的,一家七八口人,走到咱们这儿,就剩下他一个。好不容易成了家,虽然说是入赘,但好歹有了亲人,还学会了一门手艺,刚过上好日子,哪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小鬼子真不是东西,临走了,碰到老百姓还不放过。”
王主任骂了一句,继续道:“解放后,石师傅进了我们厂,他厨艺好,是食堂的大师傅,年纪又不大,不少人就劝他再找一个。他坚决不肯,说他已经入赘到王家了,就是王家的人,不愿意再娶。”
“当时就有人说,你要是想着王家,就更应该再娶,王家已经没人了,你娶个媳妇,生个孩子,让他姓王,也是给王家留条血脉。”
“石师傅还是不肯,不过,过了几年,却抱回来一个孩子,好像是从乡下抱的,石师傅让那孩子改姓王,说以后就是他儿子了。”
“就是王助山,国梁应该听说过,跟你们差不多大。”
夏国梁点点头:“是,他挺好学的,经常找我们借书。”
王主任接着道:“那孩子虽然不是石师傅亲儿子,石师傅却是真疼他。他自己不是干厨子吗?却舍不得儿子受烟熏火燎的罪,宁愿收徒弟,也没让儿子跟他学厨。”
“还一直让他儿子读书,希望他儿子以后能到什么工会、宣传科或者技术科之类的部门上班。”
虽然大家总说革命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但不得不说,进像工会、宣传科或者技术科之后的部门工作,确实要光鲜一点。
石师傅养这个儿子,要只是图他给自己养老,其实让他跟他学厨最合适,一直在他手头下干,能不孝顺他吗?但他却这样想,可见是真心为儿子好。
大家聊了几句石师傅,又聊到其他话题。
时教授他们出来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事情办完,他们也该回去了。
第二天,三人便从钢铁厂离开,夏国梁跟王主任送他们上火车。
他们提前到了,车还有一会儿,大家站在站台上闲聊。
孟秋正和夏同志道别,系统的声音突然出现:“八点钟方向,有人在看你。”
孟秋第一反应是——小偷盯梢?
她假装不经意地微微转身,用眼角余光朝八点钟方向快速扫了一圈,却没找到人。
“还在看吗?”
“在。”
孟秋这次没有动,她等了一会儿,猛地转身,对上了一个人的视线。
一直在看她的是一个看起来大概二十多岁的男同志,很陌生,她确定自己没见过这人,至少不认识对方。
奇怪,所以他为什么频繁打量她?
对方见孟秋盯着她,突然脸一红,羞涩地转过头。过了几秒,他转过来,见孟秋还看着他,脸色通红,彻底转了过去。
孟秋:“?”
林亦寒见师妹一直盯着那个方向,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正好看见这一幕,他打趣道:“这人不会是对我们小孟一见钟情吧?”
林亦寒一语成谶。
上车之后,这个男同志竟然和他们一个车厢。
时教授年纪大,她的位置在下铺,林亦寒在她的上铺,孟秋在对面的下铺。这个男同志的位置就在孟秋的上铺。
他一进来,见到孟秋,脸色便“唰”地红了。
林亦寒朝老师使了个眼色。
男同志不知所措地站了几秒,才身体僵硬地走过去,与孟秋隔着一段距离收拾自己的行李。
“同、同志,我的一些行李,可以放在下面吗?”他问。
孟秋见他也没做什么,回答道:“可以,不过火车上不一定安全,你最好保管好自己的行李。”
“好、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同志。”
他将两个箱子放在下面,孟秋多看了两眼,他其中一个箱子跟她的一模一样。
真巧。
火车发动,男同志主动打招呼道:“你们好,我叫张黎,黎明的‘黎’,安山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这次是去南边学习的……今年二十五。”
谁打招呼还说年龄的?这位张同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林亦寒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