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齐心协力(小修(第4/6页)
会议室可没这些担心。
唐教授还揭沈教授的短:“你知道吗?你老师当年就喜欢一边计算,一边嚼黄豆,嘴里嚼得嘎嘣嘎嘣。我说‘你能别嚼那黄豆了吗?吵得我心烦!’,他说就不,嘴里不嚼点东西,没灵感!”
陈书记开玩笑道:“回头我们在会议室里也备点东西,让大家多来点灵感!”
众人哈哈大笑。
说的是三点半继续,但很多人吃完饭就回来了。上午讲的东西干货太多,不少人都趁着这个时间在整理笔记。
孟秋回来时,就看到后排很多同志在奋笔疾书,她的佩服之情顿时犹如滔滔江水,大家真的好努力啊!
她走过他们时,被一个人叫住。
“这位同志?”
叫住她的是一位短发的年轻女同志。
“你好,我叫楚琳。”她先自我介绍,接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意图,“各位教授在会上提到的那篇关于数控机床应用阐述的文章,我们很感兴趣……”
她指了指坐在自己旁边的小伙伴,小伙伴们朝孟秋笑笑,眼神期盼。
楚琳继续道:“……刚才吃饭的时候,沟通了一下,都没能找到这篇文章。能不能……能不能请你帮我们借一下,我们看完就还回去。”
他们见过沈总师和这位同志说话,知道这位同志是沈总师的学生,不敢直接去找沈总师,这才试图曲线救国。
至于为什么不找沈总师的另一位学生?大家一致认为还是这位同志面善。
孟秋一口应下:“可以呀,你们稍等一下。”
不用去找老师,那篇文章她就有。嗯,除了这次带过来的,她还单独留存了一份大领导签字版,藏在家里安全的地方。
孟秋过去从自己的资料中找到那份内部刊印的文章,递给他们道:“你们可以慢慢看,不着急还。”
她暂时用不到。
楚琳几人一再感谢,楚琳问道:“不好意思,还没有请教你的姓名?”
“我叫孟秋。”孟秋道。
“孟秋,过来。”师兄朝她招手,孟秋跟楚琳他们说声再见,赶紧过去。
“孟秋……”楚琳念叨了一声,要抓紧时间补功课,她便没有再多想,低头和小伙伴们一起看文章。
几人看得很细致,不时小声地讨论,三点半快到的时候,还没看完,眼见沈总师他们已经进来了,只得恋恋不舍地将眼睛从文章上拔下来。
将文章收起来之前,楚琳实在是好奇,翻到文章作者处,却看到了一个才听过的名字。
“孟秋?孟秋!”
她猛地抬头看向前方,这篇文章是她写的?!
晚上回宿舍,楚琳等人还在议论这事,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
“那篇文章,就是她写的!”
她跟他们差不多大吧……不,看起来她比他们还小。他们还什么成绩都没做出来,她却已经在内部文件上发表文章了,还是内容如此深刻的文章!
真是太打击人了!
大家发出一致的感慨:“不愧是沈总师的学生啊!”
虽然如此,少年意气,年轻人总是骄傲的。他们能被选中,在专业上,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大家受到打击,不会就此颓废,反而心中生出一股豪气,想要与她一较高下。
孟秋并不知道有人等着和她比较。
在连开了两天大会,安排好各项任务后,他们就正式开始工作了。
整个数控机床项目共分为四个大组,十几个小组。其中,最核心的一个组就是数控装置组。
孟秋就分到了这个组里。
他们属于数控装置大组中的控制小组,这个小组由张教授负责,主要任务就是微处理器。
虽然之前他们已经把微处理器研制出来了,但还是不一样的。之前他们研制出来的算是通用型,他们现在就要根据需要,设计出机床专用微处理器。设计出来之后,还有与机床如何适配。
他们的小组里,除了孟秋、张教授的学生胡晓梅他们这两个老熟人,还有很多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人。
相对于其他小组而言,他们组刚开始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微处理器这个核心中的核心,已经出来了,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一开始考虑的是单个微处理器结构,但因为只有一个微处理器,数据宽度、字长、运算速度都会受到限制,没法满足数控需求。
单个不行,他们只能尝试多微处理器结构。
在经过几次实验后,最终确定了以多微处理器结构的控制系统。
在这个问题之后,很快又迎来了第二个问题,存储器。他们需要一个数据载体,以便存放编制的程序。
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后来是发动关系,联系了国内一个重点研究所,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