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5/6页)

……

众人进入长安城后,武将们分头去收编军队势力,文官们都开始处理公务,刘彻和郑成功一道讨论着未来计划,顺便和高官贵族们谈谈心。

别担心,朕可是很和善的,只要你好好配合,一定不动你九族。

忽然,刘彻在众多被抓来的刘渊原下属的阶下囚中,发现了一名……穿着天子服饰的人。

看眉眼肯定是汉人,年纪很轻,至多十三四岁。

刘渊开国登基,肯定要祭祀天地,据目击者回忆,当时他就在那边给刘渊倒酒捧杯,如同仆役,被指使着呼来喝去,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刘彻:?

缓缓扣出一个问号,这家伙什么来路?

郑成功望了一眼,淡淡说:“这是西晋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被匈奴人打进长安后俘虏了。”

刘彻狐疑道:“就像之前岳飞位面的徽、钦二帝?”

“倒也罪不至此”,郑成功摆摆手,“徽钦是万朝帝王的下限,无人能及。”

徽钦纯粹自己作死,司马邺则是给前任、还有整个司马家族背了锅。

作为一个十三岁登基的小孩子,本就是远了又远的宗室偏枝,因为前任皇帝晋怀帝被刘渊杀了,其他皇族又在内战外敌中尽皆凋零,这才意外坐上皇位。

山河破碎天下将倾,究竟属谁人之罪?

小皇帝司马邺本人,只能说有责任,但并不多。

他接手的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所谓“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军队不过一旅,公私有车四辆”。

外有强胡环伺虎视眈眈,内有百官各怀异心,时刻准备卖国,甚至一度粮食断绝,只能依靠采集野谷为食。

可谓神仙来了也难救。

就算是崖山还有二十万军民呢。

如果硬要对标的话,司马邺大约相当于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名义上是皇帝,从实际领土来看,应该是个村长。

就连即位都需要敌人苏丹首肯,而且因为拜占庭已经没有了任何舰船,只好借用威尼斯的船入境。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一曲悲壮苍凉的葬歌,君士坦丁十一世孤身持刀冲入敌阵,浴血搏杀,经历了极为惨烈的巷战之后死去。

留下来守城的几乎都是帝国死忠,都在那一战中追随君王战死,为罗马一千五百载煌煌国祚划下最后的尾声,欧洲最灿烂的文化中心就此跌入了黑暗深处。

刘彻听到这里,发现这罗马帝国居然延续了一千多年,不禁心中陡生一股豪情。

这区区边荒小国(?)都能传祀辉煌,以我大汉幅员之广,苍生辽阔,怎么就不能超越他们了!

定个小目标,让本位面的大汉一直传承到大明的时间段再说!

此时,他忽然发现郑成功神色冷冽,眉间凝结了一层霜雪,顿时一凛,差点以为自己试图把大明(以及之前朝代)全部蝴蝶掉的计划被对方知道了。

不对啊,刘彻转念一想,明世祖再厉害也不可能会读心术吧,当即放下心来问:“你为何忽然充满了杀气?”

“说到君士坦丁”,郑成功面无表情,“朕就想起永历这厮曾向罗马教宗称臣乞师,甚至给太子取名君士坦丁. 朱。”

真是太晦气了!

刘彻:“……”

他也想起了这一桩放在历朝历代都称得上孝死人的操作,不禁由衷地感叹道:“明太祖没立下祖训把永历劈了,当真是手下留情。”

“太祖可能只是忘了”,郑成功倒是想到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朕本打算去劝说他开放海禁来着,结果不小心来到这里,就只能回去再说了。”

刘彻没料到世间还有海禁这种操作,顿时无语:“真是旱得旱死,涝得涝死。”

他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不惜花大价钱派人乘船出海,到了明太祖那边居然还有再三嫌弃、甚至说「不」的余地,这叫人上哪儿说理去。

刘彻心中有些羡慕,又接着问道:“长安是如何陷落的?”

郑成功告诉他:“啊这,比起君士坦丁堡之战,可以说是非常平平无奇了。”

司马邺登基后,也曾试图力挽狂澜,守卫长安城,发诏书让天下兵马来勤王。

可惜宗室世家们都前往了南方扎根,早就安顿下来,哪可能去理会他,最后内外交困,孤军断绝,坚守长安三个月后眼看希望断绝,甚至出现了食人惨案,索性一咬牙,降了。

刘彻:“……”

他听到这边,颇有些不可思议地问:“司马邺登基已经四年了,一支起兵勤王的部队都没有吗?”

郑成功沉吟片刻说:“民间义士倒是有,譬如你那个后人刘琨,但司马宗室是真没有,一来他们不愿,二来他们也死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