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5/7页)

就连最后投降也不是因为守不住了,而是因为在崖山海战结束、宋廷已然覆灭之后,与元廷进行谈判,以不伤钓鱼城百姓一人为条件,开城归降。

百姓们各自安居,王坚、张珏等钓鱼城十余名守将,在城破当日自刎而亡。

从王坚这个人的作风来看,他并未为了求一个身后名死守到底,对名利的诉求相当淡薄,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

此刻,王坚沉默不言。

吕布前两条理由在他看来完全就是巧言令色,唯独第三条,确实引发了他一番沉思:“汝欲效姜维之事乎?”

吕布:“……”

这姜维又是何人?!

他扫了一眼天幕,见热心观众王莽,果然站出来给大家补课,将姜维诈降、一计害三贤的故事说了出来。

吕布虽然搞不懂姜维的脑回路,但没关系,陈宫听懂了,在一番头脑风暴之后告诉他:“明公应当对王坚说,绝非如此,姜维诈降是国破家亡、别无他法的殊死一搏,而我们这次是成竹在胸的步步为营。”

王坚闻言,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成竹在胸?汝有何良策?”

吕布照搬陈宫的小纸条:“苦竹隘、长宁山城、大获城、运山、青居等地皆已陷落,川地屏障全无,如今钓鱼城陷落,下一步便可以长驱直入进江,切进重庆。”

“我欲以平定钓鱼城之功,封万户侯,经略川地,营运后方粮仓,进而可以控制整个江南地区元军的粮食运输,挈其后路,纵横其中,指日可待矣。”

陈宫的思路总地来说就是,尽量扬长避短,减少无谓的资源消耗。

毕竟吕布是北方人,最擅长的还是北方骑兵战,这南方水师对他来说完全是全新领域,所以说,要想平定江南,还是得借助蒙哥、忽必烈等人的力量。

等江南扫平了,到时候在这么临阵倒戈一击,哎嘿,这两人也就可以上天了。

蜀地既有天险,又有占据了整个南宋四分之三的赋税,而且还是粮食源泉,实在是一个完美的后方根据地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从自己登基、逐鹿天下的角度,进行的思考。

王坚毕竟是宋将,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宋廷那边,该怎么说服他呢?

陈宫自然也有办法,那就是一句话,十六个字:“人无自辱,外人何辱?国无自乱,他国何乱?”

反正就是说,想要攘外必先安内。

你王坚大概也知道现在整个南方的宋将各路派系斗成了什么样子,这样下去吃枣药丸,但他们面对共同的外敌就会团结起来(实际上并不会),你干脆辛苦一点,去做那个靶子给他们打吧!

王坚:“……”

虽然这话听着很诡异,但仔细一想,居然还很有道理。

王坚这时对宋廷还抱有许多幻想,觉得这样一通操作,说不定真能让宋廷内部凝聚起来,同仇敌忾。

等他半推半就地上了吕布的贼船,作为第一批帮助吕布打天下的功臣,开国元勋,日后,就算是想要后悔脱身也迟了。

何况他往后许多年,从未后悔过自己今日的决策。

他关心百姓,甚于关心这个社稷朝廷,当然也远甚于关心他自己。

此刻,王坚注视着吕布良久,徐徐道:“我要你以血定誓,绝不妄杀天下百姓,绝不真心为胡虏效命。”

吕布心想,天下百姓那未来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可能动他们啊:“这是自然,我绝不妄杀百姓,绝不真心为蒙古效命……”

当然肯定也不会为宋效命就是了!

王坚微微颔首,引着他走到城中宣誓处:“吕将军请吧。”

这块宣誓石乃是当初老帅吴玠兴建钓鱼城时所留,历经风雨沧桑,巍然屹立,上面布满了刀枪剑雨和岁月侵蚀的痕迹,诉说着长久以来,在这里坚守的一位位战士的故事。

吕布看见这块石头,忽而觉得心中一阵莫名的情绪涌动,当即燃香为誓,挥剑在腕底一割,血流如注,放满了小小一只石碗。

他沉声发誓,自己此生永是汉家儿郎,只为汉家政权奋战就义。

“如此可够?”

王坚没有应答,只是在他旁边也做了同样的事,凝视着石台旁吴玠的遗像,神色苍茫渺远:“王坚此生若不能灭蒙,当如此石!”

长剑一斩而下,将宣誓石从中劈开。

既然已经决定了离开这里,便没有了再保留的必要,一切的誓言,他都已经深深铭刻在了心中。

……

蒙哥在山下翘首以待许久,终于看见吕布下山,大喜道:“奉先吾儿!”

吕布远远地走过来,声情并茂地高喊道:“爹!!!”

不知为何,蒙哥忽然感到背脊一阵发凉,可能是江边的晚风有些太过清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