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5/8页)

檀道济也在一边兴奋地点头,今天又是一场大胜,他杀了好多敌人!

此刻,谢晦一身戎装,走到刘裕面前。

他容颜皎洁,冰莹清透的眉眼映着朝霞一片雪色,蓦地单膝跪地,道:“陛下,谢晦来迟。”

刘裕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玉人」披甲上战场,颇为惊讶,不免多看了两眼,伸手将他扶起说:“宣明不必多礼。”

谢晦低下头,欲言又止:“陛下,我陈郡谢氏——”

刘裕淡声说:“你若继续收束族人,执义履素,克己复礼,谦恭应世,维护百姓,就像当年义熙变法做过的那样。可以重迁回祖地陈郡,得一封爵,世袭罔替。”

他起家的北府兵,最初正是由陈郡谢氏的太傅谢安发起,故将军谢玄招募建立,于情于理,他都不打算对谢家后人赶尽杀绝。

谢晦又是他未来的宰相——虽然现在刘穆之还活着,大概率不是了,但也肯定会成为朝中重臣,刘裕不想就此摔碎这块美玉。

谢晦一怔,转瞬明悟过来,深为感激地拱手道:“多谢陛下,我这就去安排迁徙之事。”

刘裕道:“再等三个月。”

谢晦回到乌衣巷之后,立即召集了族兄谢灵运等人开会,所有人很快就开始准备搬迁。

就这般忙忙碌碌三个月,终于把乌衣巷搬空了,光是谢灵运一个人就带了几十车书,陈郡谢氏的男女老少也都骑马上车,准备远行回归故土。

陈郡谢氏是江左乌衣门第,世代出宰辅将帅之才,又有着淝水之战保全社稷的大功,在民间威望很高。

建康一带的百姓们见谢家开始搬家,也纷纷跟着行动了起来,谢家走走停停,等着跟他们一道,用自家的部曲士兵护送百姓同行,就这般,一路慢吞吞地北上。

为什么要慢吞吞?

当然是为了让沿途的所有人都能看见,然后一起加入他们的迁移队伍啊。

这正是刘裕的用意所在。

自衣冠南渡以来,北来的人们已经在江东流播数代,安居太久,只想着偏安一隅,完全没有了重新打回江北的欲望和动力。

当年祖逖北伐,有中流击楫之恨;桓温伐燕,提议迁都洛阳,终成枋头之败。

背后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些北来的世家一心苟着,不愿支持,在后面使劲拖后腿罢了。

所以刘裕这次北伐,攘外之前先安内,把世家通通去除,就可以将所有余下的力量凝聚在一处,共同进行北伐,一统河山了。

至于那些想要叶落归根,迫切希望回到北方故土的百姓,自然要将他们都掣带回去。

谢晦花了小半年,沿路收集了五六万的南渡子民后裔,终于走到了江边,准备过江。

他们是第一批,也是最慢的一批。

后面的大将军王镇恶等人南渡的比他们还要晚,就是十几年前的事,如今更是归心似箭,也是沿途浩浩荡荡收拢了一大批的百姓,迁往江北各地。

而此时,刘裕和岳飞已经打下了洛阳城,灭亡了后秦,开始大搞建设,修复园陵,建造民居,为来日百姓搬迁到此,建设副都作准备。

洛阳荒废多年,一切皆需要努力营造,到处都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

刘宋水师自洛水西行,沿着七里桥驶入城中,本土百姓早已站满了河流两岸,挨挨挤挤地过来迎接。

一百年以来,这是中原军队第一次出现在洛阳城下,这里有许多的古迹,沧桑风物,宛然沐浴着霜雪旧痕。

李清照等人一入城,纷纷被勾起了怀古幽情,开始四处乱逛。

去什么嵇康当年弹《广陵散》就义的地方、曹丕当年受禅登基之所、邙山古墓、洛水行舟送别处、洛阳太学旧址等地凭吊,瞻仰各处经文石碑、残垣字画、题壁旧痕等等。

刘裕他不一样,他比较务实,进城后就直奔汉光武帝刘秀坟墓……边上的一颗杏子树。

“据说这是全洛阳最好吃的杏子树,果然好大一颗!”

他这么告诉岳飞,而后轻身跃到树上,身后披风在天风里翻卷,开始摘果实,杏子如雨点一样从枝头噼里啪啦落地。

岳飞无奈,折回来时路,接了一杯泉水递给他:“陛下,来。”

刘裕端起杯子,豪气干云地一饮而尽道:“不愧是洛阳啊,泉水都比别处更甘甜。”

岳飞:“……”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水是用来给你洗杏子的?

他在这里感叹的功夫,刘裕已经剥开杏子皮,一连吃了四五个,连声招呼他快来尝尝。

岳飞在他身边坐下,神色沉静,看天风摇摇吹过树叶,满川溪动,江山如画。

这里毗邻城市的西南角广阳门,路边有王侯宅邸荒废已久,迎着斜阳,苍茫了万古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