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5/6页)

正如,先生的事迹曾激励了他很多年,斩锋沐雪,一往无前。

其他的宋末英杰们,也不该被遗忘。

他们的故事将如青灯般照彻永夜,让每一个抚卷长吟的后人,都深受鼓舞,心向往之。

恰逢邓剡生病,于谦就暂时接替了对方的工作。

今日先写《张世杰传》。

张珪一听,顿时坐不住了,劈手把于谦的书本抢过来:“不许写,张世杰一介叛逆之徒,也能算英杰?”

张世杰是出生在金国的汉人,曾是汝南王张柔,也就是张珪他爷爷麾下的军户。

后来逃亡投宋,一生为宋征战,殉死崖山。

于谦淡淡地望了他一眼:“你觉得张世杰做错了?”

张珪恼火道:“他一个叛贼,怎么会没错!”

于谦不免摇了摇头:“人的出生虽无法选择,却可以选择要以何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张珪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这么一想,更咽不下这口气了:“生在我们家麾下,就应该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家的人,叛逃就是不忠不义!”

于谦:“那你的父亲作为汉人,出生在金国,如今为何是元朝的镇国大将军?”

张珪立刻转了话锋:“自然是为了天下苍生!”

于谦:“……”

他还从未见过有人可以将“入侵他国,屈身事仇”,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张珪昂首说:“我的家乡河朔地区,从来都是最先被放弃的那一个。百年前归辽,转而归宋,自靖康之后,又割让给金。”

“宋廷从未有一日想过要迎接北方子民归国,就连名义上的文章都没做过一星半点,金人也只是将河朔一带,当作和蒙古战争缓冲的炮灰。”

“若不是我爷爷从前带着当地汉人,拉起一支自卫军,四处征战,保卫家乡,河朔早就千里人烟断绝。”

“这金、宋皆如此腐朽,它难道不该亡吗?我父既然已经灭了宋,扫平天下,百姓自然可以很快安定下来,不用再过从前那种苦日子。”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跟着老师学文的原因,天下已定,合用文治,我要为世间汉人请命。”

于谦陷入了沉思。

能看出来,张珪确实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

他是真的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与年少热血,认为元朝一统天下后,汉人都会迎来更好的生活,并且愿意燃烧自己,去达成这个目标。

张珪后来,也确实按照这条路走完了一生。

于谦:“……”

说到底,还是因为之前的宋廷,军事上确实太拉垮了。

如果北伐能成功,在一百年前就打回江北,收复河朔失地,哪有后来这么多事。

指不定大元名相张珪,就变成了大宋社稷臣呢。

他不再理会张珪,拿回本子,继续给张世杰写传。

张珪一眼望见,他赫然写了这么一行字:“先太傅越国公世杰,年少英毅勇决,于沧海横流间,明悟人生之临歧转折,弃暗投明,千里渡江,不失故地燕赵慷慨之风。”

张珪:“……”

弃暗投明?

你搁这儿内涵谁呢?!

更让他生气的是,邓剡看了于谦的写作之后,居然对其行文大加赞赏,并表示张珪可以多向他学习学习。

张珪:哼。

他闷闷不乐地应了,心中暗自磨刀。

都怪这个于谦,他不再是老师最宠的崽了!

此刻,门口恰好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张珪精神一振,想看看这个让老师牵怀挂念的张千载,究竟是什么人。

一定是一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标准的江南文人雅士吧。

于谦也设想了一下。

按照张千载的事迹来看,此人背负先生的遗骨千里归乡,可谓义薄云天,一定是个潇洒如风,十步杀一人,慷慨不留行的英气豪侠吧。

侍卫带着一人入内。

于谦抬眸看去。

张千载衣衫灿灿,十分富贵,身高八尺,面目黢黑,体型更是极端魁梧,仿佛随时能撸起袖子,对人施以正义的铁拳!

侍卫将他带入门中后,张千载熟练地反身掏出几张银票,折叠好,塞入对方袖中,安放妥帖。

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丝毫没有给人以抵抗的机会。

侍卫喜提一笔意外之财:“!多谢!”

张千载跨入门中,众人只觉得眼前忽而一亮,明光大作。

他大包小包,少说也提了十余件名贵礼品,无不是珠玉琳琅、珍稀灵宝之物,粲粲的华光霎时间照亮了整个室内。

“区区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于谦:“……”

邓剡:“……”

张珪:“……”

这人究竟怎么跟他老师交上朋友的,难道靠钞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