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3/4页)

那纪元算得也太准了?

每一步,似乎都在他的考虑当中?

他今年才多大啊。

但不管怎么样。

今年才二十一的纪元,尽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可供研究的天。

如果不是纪元,他们的研究进度肯定会跟之前一样慢。

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多人手,还有现成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是纪元提供的。

甚至跟着纪元做事,不管做多怪异的人,外人都没有异样的眼光。

比如他吧。

他在建孟府府学还是夫子,每月享受着那里的供奉。

即使如今数科已经取消了,但他依旧是夫子。

如果辞去府学夫子的职位,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但他只要说一句,他要随纪元去任地。

只这句话,所有人立刻露出羡慕的表情。

即使高夫子他们没那么在意这些,也会觉得轻松很多。

没办法,谁让跟着的是纪元。

千里迢迢过来,别人不仅没有异样的眼光,反而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种感觉,虽然有种压力,可同样是动力。

再说来到肃州。

人人都以为纪知州会先做自己最擅长的育种跟橡胶。

可他却力排众议,先安置蒸汽机的研究。

所以高夫子认认真真地说一句感谢,也十分认真地喊一句纪知州。

纪元岂会不知高夫子的想法,笑着道:“把 你们拐到这样偏远的地方,若还不为你们创造研究条件,那我算什么。”

“再说,若能研究出蒸汽抽水机,这石兴县几十口矿井都能活过来。”

“那时候,才是咱们庆祝的时刻。”

几十口矿井都活过来?

路过的石伟忠听到这话,忽然一愣。

石伟忠并未戴手链脚链,原因也简单,他家就是石兴县的,若他逃了,家人怎么办?

当时看到纪知州的第一反应是逃跑,那也是没过脑子,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他们跑不掉的。

这会听到纪大人说,想让矿井活过来。

这话他听了不止一次,但大多时候,都是他爷爷跟父亲讲的。

爷爷跟父亲说,只要矿井活过来,他们的日子就好好过。

虽然挖石炭很辛苦,但能吃饱饭,能养活一家人。

若他爷爷听到这位年轻知州的话,只怕会兴奋的跳起来。

不过,也就是纪知州说了。

换了其他这样年轻的官员说此话,大家肯定不信。

石伟忠埋头做事。

他有点好奇,这矿井怎么才能活过来。

那么深的水,如果靠人一桶桶往外倒,根本不可能。

纪元也看到石伟忠了,并未说什么只是跟高夫子告别,还道:“夫子,等我把肃州城的事情处理好,马上就回来,您也别送我,以后咱们还要经常见呢。”

高夫子无语。

不过这话也对?

纪元着急回肃州城,确实是要安顿手头的事情。

他来肃州,人人都盼着他赶紧培育良种,赶紧研究出橡胶草的用法。

可谁也没想到,纪元竟然跑去废弃的矿井县城了,而且有不回来的趋势。

不管是上级河西府,还是本地商会以及农户,甚至隔壁府的知府,都不知知晓原因。

不是不信纪元。

而是良种跟橡胶真的很重要。

特别是良种。

那些种稻子的地方,都在争相询问占城稻的情况。

而宁安州的占城稻到底有多好,甚至已经从天齐国的最南边,直接传到最北边。

谁听都要心动。

他们这地方种不成水稻,只能眼馋了。

要不是纪元过来了,估计连眼馋的份都没有。

什么?

不至于那么夸张?

那随便说一下占城稻,以及纪元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占城稻。

能让西南小国设了骗局也要来的占城稻。

最新的数据,周期为七十五天,均产在四百八十一斤。

这个重量好像没有太大变化。

问题在于,这次一共种了六十多万亩田地。

田地多了,均产还那样稳定,就说明无论土地如何,都适宜种植占城稻。

这么好的稻种,差点分给外族五千万斤。

先皇走了之后,自然不会再给稻种,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么这样多的稻种,就分给滇州府各地的衙门了。

再由衙门分给当地的百姓,种子自然是购买,不过那购买价格也不高,跟普通稻种差不多。

而宁安州的普通稻种,其实也不普通了。

种植周期同样是半年,但亩产已经在七百斤左右。

有些地方气候不适宜种多季稻的,就很适合去买这种普通宁安稻。

没错,这种亩产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已经被称为宁安稻了,这名字也好听,宁安宁安,多吉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