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3/4页)

大海其实一直算本地的编外人员,他虽是小吏,但自由度很大。

有些像本地的技术支持。

不过事情交给他,绝对是没问题的。

修路的事情不用说,虽说两条路同时修建,但不管银钱还是人力,他们这都是够的。

省城的叶大人,以及程大人,已经分开去看顾东西两条路。

分开看顾?

纪元看了看在座为数不多的女子程亦珊。

程亦珊点头。

最近事情太多,纪元竟然没注意到这件事。

“我娘在陪着,所以没什么问题。”

“程大人的情况好多了。”

从最初过来的时候,几乎每日都要犯疯病,到如今,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再犯过。

程夫人陪在身边,两人相互扶持,倒是还不错。

那就好。

最后说的,肯定就是本地官学了。

如果说安大海属于编外,程亦珊的存在更属于编外中的编外。

流放的地方,用获罪官员这种事也经常有。

但用犯官家眷的却很少。

今年补充官员的时候,知府也问,要不要官学的人,纪元并未多说,只把程亦珊的文章送过去。

知府肯定也是进士功名,他看完程小姐的文章,默默收回这句话。

给这边派点夫子就行了,管事的还是算了吧。

本以为宁安州有个纪元,只是水平已经很高。

现在又加个程亦珊,甚至还有程大人。

其他地方根本没法比啊。

所以宁安州官学,还是默认让程小姐来管。

问题在于,纪元在这的时候还好,若他离开宁安州,这官学的管事,还是要换人的。

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

程亦珊自然明白,但她还是把官学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

宁安州官学,按照之前所说。

兽医部运行良好,还有不少外地学生来求学。

外地学生过来,则要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不包食宿。

本地学生分两种,一种自费,费用还是比外地学生少点。

第二种是免费,包吃住包书本,但学过之后,两年内要免费给当地牲畜看病。

最后一种也隶属宁安州的农司,专门给贫苦人家的牲畜看病。

接着便是成人部。

刚开始是伐木会的人来学,没有书本,全都免费,主打一个会写名字,懂得算数。

州学从六七月开设到如今的十二月,已经累计教了近万人,算是一个成功的扫盲班。

毕竟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却能教了那样多的人,都是靠程亦珊一点点做起来。

这些人也不是教了就教了,最后还有个小考核,对真正的读书人来说,题目似乎非常简单。

但对普通人来讲,绝对是够用了。

这件事完美展现纪元的想法。

文字也好,圣贤书也好,确实是经典著作,也确实代表了文化修养。

但同样是日常工具。

掌握日常工具,是一件非常便利自己的事情。

成人部这边,若有天赋的,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大部分官学,都会把这一块列为重点。

科举举业。

也就是纪元走的那条路。

从蒙童开始教学,启蒙,小学,大学,再到更深的研究。

自己读书,跟开办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程亦珊也是慢慢摸索着,再加上跟她叔父程教谕通信,这举业学科,确实办起来了。

如今招收一千多名学生,八百多男子,两百多女子。

年龄在七到十七岁之间不等。

偶尔也有成人部过来的,从启蒙的蒙学开始教导。

从九月十月到现在,也就开学两个月。

不过按照程亦珊的说法,还是道:“一般来说,各地二月都会有童试,我想着让他们试试。”

“虽说多半都考不过,但要让他们知道这个流程。”

纪元点头。

这事可行。

其实宁安州这边,还没有童试录取名额,甚至没有县试的名额。

像他在正荣县的时候,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一共有十个录取名额,可以往府里面报。

而宁安州这边一向特殊。

之前既没有办学的条件,也没人过来办学,便是本地学生,都是去镇南关读书,走镇南关的名额。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地不交税,上面也不会松口给名额。

便是到今年,同样是没有名额的。

程亦珊跟纪元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名额,先试着办个县试,让学生们提前适应。

同时,纪元这边要走动走动关系,把宁安州的县试名额给要过来。

这些名额不是拍拍脑袋就有的。

必须按照本地的人口,本地的经济,以及本地官学情况,向府城请求考试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