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3/4页)

他只要去问自家商会要钱就行了!

没错!

等出了知州府的大门,永临县县令立刻清醒过来。

不对劲啊。

为什么纪知州的话,那么能蛊惑人心?!

他怎么就被带着走了啊!

可说得又没错。

他们让利于民不说,谁受益最多,谁就出钱,这话肯定没错。

中午时分,昌盐郡县令也走了出来。

脸上带着同样的怀疑人生。

哎,纪知州说的对啊。

等他们离开,柴烽才道:“您不是说,这些官员都跟当地商会有勾连,肯定会帮商会说话?”

官商勾结,这是肯定的。

可这是古代。

这是权大于一切的天齐国。

大多官员并不在乎那些商贾的真正利益,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高升。

一起压榨百姓,他们乐意做。

但跟升迁有关,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纪元并不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站在为官的角度上替他们分析。

纪元不好解释那么多,只好简短道:“路修好了,便是一大政绩。”

一个漂亮的履历,对升迁还是很有用的。

几番来回之下,双方都在出价。

都想把道路争取在自己那边,肯定要多多出钱出力。

一直到六月底,双方都拿出自己最诚意的价码。

东边的昌盐郡,愿意出资三万五千两银子,再送来他们当地的囚犯,以及征收本地徭役,银钱按照纪元说的给。

西边的永临县,直接出价三万两,等于自己出了四分之三的银钱,同样愿意把本地的囚犯送来修路,徭役倒是不出了,他们永临县今年还有别的工事要做。

为了这条路,两个地方的官员跟商会真的是拼了。

普通百姓们啧啧称奇的时候,都在考虑,要不要去修路?

修路累啊,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可这是在纪知州的监督下修路,给钱给吃食,还有合理的休息时间。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愿意去挣点外快。

他们不怕出力,就怕出力不讨好。

是纪知州的话,应该没问题?

这么想着,不少普通百姓跃跃欲试。

说起来,现在能挣钱的东西真多啊。

稻香鱼,稻香鸭,还能去砍树,做橡胶,但凡勤快一点,大家日子都会好过。

所以宁安州跟镇南关的百姓们在犹豫。

而昌盐郡跟永临县的百姓们则在踊跃报名。

眼看四个地方的人,人在为这条路兴奋。

纪知州到底修哪条路啊!

快有消息了吧?!

七月初,从四地交汇处的通远镇传来最终的答案。

那就是,两条路都修!

同时修!

年后镇南通往宁安的路修好,便立刻动工。

叶大人跟程大人,已经在启程绘制修路图了!

啊?!

都修!?

说好的只修一条呢?

等会。

纪知州从未说过只修一条。

他见到两个地方县令的时候,态度甚至都是一样的。

这个假消息怎么传出来的啊。

四地交汇处的通远镇地方官一屁股坐在地上:“是我说的?”

他好像被误导了啊!

就是,就是纪知州模棱两可说了,只修一条路,他收了两地的好处,就讲出去了。

面对纪知州了然的目光,这位地方官感觉自己脖子发凉。

纪知州早就知道他收了昌盐郡跟永临县的银子,所以一直通风报信。

但纪知州并不拆穿,反而利用他传递或真或假的消息?!

他们一群人,被十七八的纪知州耍得团团转?!

消息传出去。

两地县令跟商会既傻眼又觉得了然。

也是,纪知州做事的风格,不就是这样吗。

再说了,能修路就好,反正他们能过就行了。

只是为了抬价,他们真的付出太多啊。

也不对啊。

虽然他们承担了不少,但宁安州负担得剩下的银钱吗?

两者加起来,宁安州自己就要至少两万五千两银子。

对小小的宁安州来说,他们可以吗?

除非说,橡胶的利润,让这个原本贫穷的地方,早就迅速积累起财富。

想到这,更多人兴奋了。

这路要修!

一定要修!

好在事情尘埃落定。

他们通往宁安州的路一定能修好。

为什么?

因为纪元!

纪知州!

修路的事终于定下。

省会下来的叶大人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程大人,配合的倒还可以。

他们两个性格不同,但专业知识过硬,聊起来很是契合。

只是程大人身边需要专门的人照顾,纪元也是千选万选,最后请白越寨白阿婆的孙儿陪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