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4/5页)
纪元给过一次机会,便不会给第二次。
等纪元成为本地知州,李知事更是直接被边缘化,甚至也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
他是真的怕纪元报复。
宁安州发展得越好,他心里越不爽。
如今看着一个流放过来的犯官家眷,竟然要接管本州的官学?
凭什么?
州学哪是一个女子可以管的!
程亦珊对此倒是早有准备。
她的身份确实不合适。
但她的学识合适。
不说眼前早就酗酒的举人,便是一般的进士,她都不怕的。
宁安州的州学还未发展起来,她来做,足够了。
刘同知赶来的时候,本来是想帮忙的。
可眼看着程小姐引经据典,把对方说得辩无可辩,忍不住给纪元写信。
信里一直在说,这位程小姐不仅学识了得,口才也了得。
那李知事被说得羞愧不已。
还讲,自己已经让这位李知事滚蛋了,虽说他有举人的官身,不能直接革职,但这次是真的不会再有任何机会,让他跟着去宁安州边界驻守算了。
信里最后还说什么,程小姐办事利落,州学的地方已经收拾出来,她拟定了三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估计很快会送过来云云。
看来,宁安州的官学比他想象中还要顺利。
纪元抬笔,给刘同知草草回了几句,随后铺开纸张写给程亦珊。
他信里没提官学的事,只是讲了镇南关的风土人情,还讲了镇南关的趣事。
随后又说:“滇州府这边有种红豆饭,吃着很是不错,可以尝尝。”
说着,让人把武新府过来的两位大夫,以及又送了几本闲书,都让人带回宁安州。
大夫不用讲,一位专门治疗眼疾,另一位是懂妇人病。
对程亦珊爹娘都有帮助。
那闲书则是纪元看着有趣的,是滇州府一些奇志怪谈,想来她也会喜欢看。
三月下旬,宁安州官学分的三个学科,以及招生计划,教学内容等等,确实送到纪元手中。
程亦珊也提了一句,说红豆饭确实好吃,又感谢纪元,说大夫很厉害,他爹娘情况好多了。
宁安州的官学肉眼可见地建设起来。
后续虽然还需要一定的调整,但最迟五月,一定会开课。
首先开课的是成人课,程亦珊跟伐木会的骆姐联系上,伐木会那边,也确实更容易说动。
九月份再开始童蒙的课程,同样是按照科举的规矩,以后出去考学,说起来也更规范。
兽医课程则又选了两个初级课程的老师,帮大海分担。
纪元忍不住道:“如果大家做事,都跟程小姐这般,那就好了。”
说归说,这样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纪元也并不客气,若有什么不合适的,肯定会直接提出。
只是在信件后面,会多问几句,最近过得如何,或者分享自己这边的事。
虽然寥寥几笔,程亦珊那边倒也每次都回复。
两人有来有回,镇南关这边,也真的要春耕了。
镇南关最近的气氛是有些古怪的。
为什么?
因为情况真的很怪啊。
当地甚至有了个歌谣。
大概是什么。
地主在锄地,农奴在休息。
豪绅汗水滴,百姓拿脚踢。
听着有些像颠倒歌,原本应该是底层百姓干活锄地,现在变成地主豪绅们了。
三月四月,甚至接下来很多日子。
都是这些戴着脚铐的地主豪绅们挖水渠。
刚开始他们还不适应,如今都成熟练工了,因为成了熟练工,才能好好喝口水。
在这之前,他们才是高高在上看着的那个。
现在完全颠倒过来。
所以说这气氛怪异啊。
对当地百姓来说,赶在春耕之前,总算有大几千人帮忙修水渠。
对当地牢房来说,大大缓解了压力。
对当地官员来讲,挺好的,水渠早点修好,他们总算完成一件事。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是谁受苦了?
除了田间地头的情况之外。
之前被买卖的娼妓家奴们,占了镇南城一处院子,在官府带领下学习制作橡胶。
出乎所有人意料。
绝大多数被拐卖的女子们,都展现出不同旁人的勇气,也更愿意去做工。
以前当家奴的日子,那都不是人做的。
也有些年轻貌美的,觉得不如以前清闲自在,但大家都做,她们也只能跟着做。
时间一长,也察觉出什么是真正的尊重。
里面还有不少年迈的兵士,以及兵士后人。
他们这样原本算镇南关的边缘人,成了供应镇南关橡胶的一个重要地方。
原本镇南关的官员担心,本地也开始产橡胶,会不会让宁安州那边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