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6/7页)

刘大人不愧是当地最大的官员。

他说出来的问题一针见血:“胶底鞋很好,但太好了。”

只要这些出现市场里,整个滇州府的人都会喜欢。

或者说,隔壁巴蜀也很需要。

问题就在于,这东西要是开始售卖,已经不是简单抢生意那么简单,简直是要断其他地方的鞋子买卖生路。

虽说本地的鞋子消耗量非常高。

可人就那么两只脚,买了你家的鞋,这段时间人家根本不会去买其他家的鞋子。

故而当地草鞋布鞋,乃至牛皮商会里面的人,个个都是对方的敌手。

所以胶底鞋放出去,相信很快会以极快的速度碾压其他的鞋子产业。

那样的情况,可不怎么好。

当然也有人说,后世的鞋子种类那样多,还不是哪一个都有人买。

现在就算挤夸了同行业其他人,那也没事啊。

如果纪元在的话,纪元会回答:“宁安州的百姓是百姓,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百姓。”

所以要保证本地人赚钱,还要保证滇州府其他人不受冲击。

那问题来了,这要怎么做。

大家不约而同看向纪元,纪元肯会有办法的吧?

纪元从来都不是画大饼的人,他既然提出来了,肯定会有自己的思路吧?

纪元直接道:“我们只做鞋底。”

只做鞋底?

等会,好像可以。

便是普通的靴子,鞋子,都可以这么做。

把一双靴子的工艺流程分割成许多部分。

有专门纳鞋底的,有做鞋垫的,有给靴子做刺绣的。

反正一句话,既然老式的靴子难做。

他们新式的鞋子也是如此。

宁安州的人,专门做各种各样的鞋底即可。

再把这些鞋底提供给其他做鞋子厉害的商贩。

如此一来,他们便直接成为鞋子产业联动一环,而不是竞争对手。

一招化敌为友,谁看了不觉得妙。

什么?

这样赚钱少?

那才是开玩笑。

一边是只要生产橡胶鞋底,一方面是还要涉猎他们根本不懂的鞋子行业。

哪个上手更快,赚钱最多,还用得着讲。

他们选择做自己擅长的部分,才是最好的选择!

纪元的前瞻性,让大家叹为观止。

这不是有些太厉害了。

给出极好的创新物件,再给出不伤人的赚钱方法。

总的就突出几个字。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心里有预感。

如果说纪元之前只在宁安州爆火,人人都知道他是谁。

去到宁安州以外的滇州府,多数人还只觉得他是个状元郎,其他人知道他厉害,却不知道厉害在什么地方。

相信橡胶鞋底的事情传出去,人人都会知道,纪元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而宁安州的人,似乎都快习惯了。

整个宁安州的人精神抖擞。

他们还未从修水渠的亢奋出来,就知道自家地方的染布变得非常受欢迎。

现在,现在又是知道。

他们以后将是滇州府最大的橡胶鞋底批发商。

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们不得不兴奋

如果说有谁不高兴。

自然还是一心酗酒的知事。

大家都知道,知事因为纪元的承诺,短暂调整了心态。

可没过多久,知事知道纪元被分到宁安州的真相,竟然是得罪了五王爷?

知事又“恢复如常”。

天天抱着酒瓶子不撒手,还不时嘲讽纪元。

他做那么多有什么用。

这么偏远的地方,谁能看到?

就算能看到,那五王爷一句话,他不就没了?

还举荐自己!

做梦呢!

有空先把自己的官职给升了再说吧。

这位不仅喝酒,喝酒了话还多,没事就把纪元得罪五王爷的事说出来。

反正语气就是,有本事你先先升职。

你要是能动一动,我就彻底服你。

这话其实很不要脸。

因为纪元即使被送到宁安州,那也是从六品的官职。

知事是九品官,多年也没动动。

按照知事的逻辑,应该对纪元言听计从才对啊。

可他非但不听话,还屡屡讽刺。

不就是以为,纪元以后升不上去,大家相互折磨啊。

这样诋毁纪元的名声,邬人豪受不了,私底下跟安大海一起,说什么也要整治对方一顿。

还真让他们找到机会,把这知事套上麻袋,安大海狠狠打了几拳。

邬人豪倒是没出手,只是捏紧麻袋,让对方根本不敢动弹。

如果说,知事被打的时候有多能当孙子。

那他第二天来告状的时候,就多能当爷。

知事虽然不知道纪元有没有动手,却硬要把这事往他身上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