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5/8页)
“对了,如果有我的信,记得托人及时给我。”
纪元还在等林大人,程教谕的回信。
自己意识到问题之后,让殷博士转达,不要再查下去。
大家都在天南海北,收到信件,再回复信件,都需要一定时间。
但他到宁安州也有段时间,想来也快了?
在古代社会,不出门就罢了。
一出门便无时无刻怀念现代超乎寻常的便利交通。
邬人豪自然应下,纪元他们也要快走了。
小黄根本不用牵着,跟着纪元走在一起,小吏柴烽忍不住道:“您就像天生的腊蛮人。”
纪元看过去。
对方继续道:“您在自己的院子里留了牛舍,还对牛这样好,都是我们当地的习惯呢!”
竟然是这样?
纪元笑着道:“我的家乡也很尊重耕牛,但我跟小黄的情谊不同。”
这也没什么不好说的。
纪元隐去一些事,只讲了自己冬天没被褥,靠着小黄取暖的经历。
听得柴烽傻眼了。
本地四季都很暖和,但早晚还是冷的。
一想到整天里,都是早晚寒冷的温度,小孩子只能靠牛取暖,便震惊得不行。
走了一会,柴烽又道:“不对啊,衙门的都以为纪大人你出身很好。”
出身很好?
这种谣言怎么来的啊!
等知道是那三百两银子的锅,纪元忍不住道:“放心,以后这三百两银子,绝对不会是天价。”
至少不是那种,听都没听过的。
柴烽狠狠点头:“纪大人,我相信你。”
小纪大人有多靠谱,还用得着说吗!
纪元他们前往白越寨,原本应该多带点人,毕竟是要提炼橡胶。
但现在宁安州衙门事情太多,纪元所写的计划第一部分,便足够让大家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即便如此,所有人还是高兴的。
只要宁安州能好,做什么都可以。
所以纪元打算,他们就在白越寨里找人帮忙。
反正到时候,这技术也是要教给当地的人。
跟梯田水渠的修建一样。
虽然他们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方案,但是藏起来不给其他人看,那跟纪元的想法便背道而驰了。
梯田也好,水渠也好,都是有利所有山区百姓的。
所以李老爹想把这些技术拿到滇州府其他地方,也是完全可以的。
不仅要拿到滇州府内,甚至闽地,川地,但凡是这种地形的,都可以参考来看,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梯田水渠是这样,接下来的橡胶提取技术同样如此。
纪元其实不记得水冬瓜的树皮要怎么提取橡胶,毕竟后世研究发现,有两千多种植物都可以提取出橡胶。
但大家还是会用原产地巴西的橡胶树来做原料。
没办法,名字都是以橡胶树命名的,而且橡胶树太过得天独厚。
纪元知道这点知识,还因为一个文人,苏轼。
宋朝时眉州到底记载了两件异事,一个是眉州的檀树倒了,但一夜之间又活过来了。
第二件事,则是眉州眉山县有两株桤木,这两株桤木像是双生一般,虽然是不同的根部但长在一起,枝干紧紧相附。
有人把这两件事跟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联系到一起,那时候他们被流放,但还是彼此扶持。
说这样双生的桤木就跟苏轼苏辙的兄弟情一般。
这种联系虽然牵强,倒还真的让纪元记住这件事。
当时说的桤木,就是水冬瓜树。
同时还有别的名字,色赤杨。
可多数人说色赤杨指的是药用的水冬瓜树树皮。
纪元他们终于走到白越寨。
水冬瓜树的村民看到官府的人,还兴奋地过来迎接。
“终于轮到我们修水渠了吗。”
“不是说我们要等到九月初九左右吗。”
看着大家兴奋的表情,纪元忽然有点心虚,只好解释道:“我们过来不是为了修水渠,是在这里办点事。”
果然,众人一脸失望。
有些地方的水渠都快修一个月了,就他们,还要等到九月份。
一想到修好合适的水渠,他们的粮食就不怕水淹了,那个心就跟挠一样。
最近大家都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家只等着工匠过来,给他们划好地方呢。
白越寨的村长还能有点理智,他对这两个官爷也有好感,上次通知收割稻子,就是他们过来的。
“两位大人,那你们过来是做什么事?”
不知道谁喊了句:“难道是让我们交田税的?!”
这句话让大家的失望变成惊恐。
柴烽知道大家的抵触,赶紧道:“不是,不是,我们是想过来做点实验,其他地方都不合适。”
实验两个字,也是纪元说出来,柴烽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