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8页)

纪元那边应该也没事了。

那就好。

纪元是二月离开京城的,现在五月份了,想来还在巴蜀?

白法彬猜得没错。

纪元一行人,确实还在巴蜀。

纪元回到建孟府之后,又去了许多地方,三月初九正式离开。

汉中的道路还好,但地方大,同时纪元又拖慢速度,一直到三月二十九才正式入川。

四月初二,在蜀道被人埋伏,这种事情,倒是只处理了一天。

第二日一早,便立刻继续前行。

四月初三开始,行路就正常很多。

原本同行的三支队伍,镖师一群人离开。

纪元他们三个直接并入董家商队,就连小黄都有专门负责牲畜的人照顾。

纪元他们带的东西,同样被商队好好保管。

大海甚至跟他们很快打好关系。

虽然交流起来有些语言障碍,但靠着对牲畜的专业知识,还是赢得很多赞誉,甚至说话都带了对方的口头禅。

真正入川,方知蜀道难是什么意思。

山多谷深,急流纵横。

许多现代人都未曾见过如此绵延的大山,何况古人。

纪元还算有心理准备,依旧被震撼得合不拢嘴。

邬人豪跟安大海已经看傻眼了。

这一趟出来,冲着这群山,都值得了!

而他们走的这条路,是汉中跟蜀地来往的唯一要道。

这条路连接了秦岭,巴山,岷山,成为一幅沧桑又壮丽的景象。

走起来,自然也是很难的。

车队走走停停,但凡有点危险,都会被董领头化解。

纪元他们没了后顾之忧,也就放心了。

相信京城那边很快会给他们回信。

估计自己还没到任地,回信就会过来。

这路上确实太难走了,路上的大山都要麻木了,很难想象再早之前的人是怎么走通这条路的。

更难想象,后世在这地方,修建起无数纵横的铁路公路网,以及不似真实的高大桥梁。

纪元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最能感受到这种对比下来的震撼。

把这样的山川河流变成后世的模样。

难吗?

从工业革命到可以修建铁路,好像也就三四十年。

当然了,后续检修的铁路网,便是另外一回事。

可要是有个开头呢?

要是把这些道路都修建起来呢?

不是依靠当今的技术,而是依靠工业时代对农业时代的碾压。

纪元想,或许任何一个现代人穿越过来,估计满脑子都是这样的事。

经历过真正的便利,肯定会更向往那样的生活。

也是另一种由奢入俭难。

纪元在出川入滇的时候,长长松口气,利用休息期间,依靠自己的记忆力,画了一张颇有些简陋的蒸汽机原理图。

思来想去,有两个人最为合适。

一个便是建孟府府学的书科高夫子。

另一个则是高老四。

他们两个对数学格外喜欢,相信这样的机械原理,他们也不会拒绝。

纪元知道,自己有些异想天开。

可他实在没办法啊。

看看这山,看看这路。

看看他这些磨破的鞋子。

他不过是赴任当官而已,而当地人是真的要在这生活的。

挑夫们的一条扁担,便担他们的生活。

纪元以前在的建孟府,生活虽然不算特别好,但有官道,有驿馆。

来了这里,方知世界之大。

没记错的话,当地的矿场非常丰富,而且优势极大。

这发展潜力,还用得着说?

四月二十五,纪元他们在巴蜀最后一个驿站歇息。

这次要歇三日,然后正式来到滇州府。

滇州府极大,下面共计一百多个县,以及两个重要的府,还有零零散散的州。

天齐国对各地行政划分不算特别明确,各地时常有变动。

总的来说,还是府类似于省会,一地多府或许是副省会,这种会在地域较大的地区,一南一北地镇住各地。

滇州府下面,两府比二十多州大,州又比县大,有时候州下面也有县。

为何这样复杂?

因为很多地方不是同一时间收入版图,前面的那些地方命名的时候,其他地方还没出现呢。

比如纪元要去的最南宁安州。

宁安州。

名字听着很平和。

实际上,名字是当时朝廷的美好祝愿。

就像生了个小孩,你喊他小美小帅,是因为刚出生的孩子真的很美很帅吗。

不是的,只是个祝愿而已。

一般来说,越是喊这种名字,可能就越不太平。

鼎鼎大名的镇安府,南宁府,镇南关不都是这样。

只能说,怪不得京城的官员们不愿意过来。

纪元他们在这县城买了新鞋,虽说有牛车有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