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8页)

而且也有消息说,他当初读书的县学教谕,确实这几日来京城了。

刘家长媳将此事告诉女儿,刘小姐却道:“母亲,您说实话吧。”

刘家长媳摸摸女儿的头发,安慰道:“几次三番相邀,礼部的人也给了暗示,他还是跟往常一样,想来是没有结亲的念头。”

说罢,刘家长媳也觉得不太高兴,在她眼中,女儿家世好,相貌好,性格也好,那个新科状元又傲气什么。

可转念一想,各花入各眼,谁也没办法。

那纪状元也不止婉拒自己一家,平日也不爱去花柳之地。

在过来人刘家长媳看来,这是十四五的小子还没开窍呢。

故而恼怒不算多,但确实不高兴是真的。

刘小姐叹气。

可最近一闭上眼,就是状元郎骑马游御街的场景。

她甚至还托人买了纪状元之前当润笔先生时抄的书,以及建孟府乡试录,还有今年的会试录,殿试录。

里面的文章她看不大懂,可抄书的字是极好的,配图也妙。

文章后面,考官们的点评,更是夸了又夸。

在母亲劝说下,刘小姐还是出房间社交,可惜也是兴致寥寥。

新科状元里,确实有不错的,但远不如状元郎。

过了中秋宴,刘小姐反而更加郁郁寡欢。

八月十六,纪元又去了程家。

但这次,纪元却是想问另一件事。

程教谕接下来还要去吏部报到,稍微歇息歇息,就要再次赴任。

现在问,也是最好的时候。

没想到的是,程教谕对此并不意外,甚至叹口气。

当年纪元爹娘的事,给大家带来很大震动。

本以为纪元父亲意外离开,母亲也是因病去世。

谁料他家的惨剧,就是从化远三十运河巨贪案开始。

一系列的悲剧让纪元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更是被亲戚吃绝户。

当年他跟郭训导等人全力替纪元争取,也是觉得这孩子真的太惨了。

若不是纪元本身坚韧,只怕早就被他的叔婶折磨死。

此事让众人叹气之余,他们送走当时正荣县的县令林大人。

可纪元给林大人送行的时候,私下问了几件事。

林大人跟程教谕关系一直不错,当初也是林大人把他调到正荣县当教谕,此事也没瞒他。

纪元问了几个问题。

首先,问了当时运河巨贪案期间,正荣县的县令是谁。

二,事发之后,隔壁县令甚至被斩首,如此情况,为何没有从严处理。

三,那位县令姓甚名谁,又去了什么地方。

纪元当时不过十一岁,他问这些问题,却是格外坚定。

林大人当时叹口气,把能说的都说了。

可具体情况,他真的知道得不多。

巨贪案揭发,建孟府有关运河的地方乱作一团。

不少官员提前跑路,这位就是其中之一。

他不仅卷着钱离开,还把当时能带走的纸张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直接原地焚烧,为了不留下证据,就差直接火烧衙门。

都这样了,自然谈不上交接,更谈不上跟那位碰面。

只知道那人姓王。

人称正荣县捞钱王。

其他的,一概不知。

毕竟林县令被临时派过去,走的不是正常流程。

真的不知道前面的人到底是谁。

那衙门又被弄得干干净净,留下的人也不是王县令的亲信。

只知道那位没有大的处罚,溜走之后被贬官了。

当时的纪元就知道。

贬官是最轻的处罚,而且贬了可以再升,不过挪挪位置,避避风头。

而程教谕知道的,基本跟林大人一样。

有一点不同则是,听县里有些秀才说,那位王县令不喜有功名的人。

纪元问到这,以为也就这些了。

太难了。

只知道一个姓,他也不好直接翻吏部户部的文书。

根本不知道化远二十八年时,天齐国那么多州府,那么多县城里,一个没人关注的县令。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程教谕则从书房里翻出几封信件:“这是林大人托我转交给你的。”

“如今你既然问了,也是时候给你。”

林大人?

林县令?

纪元惊愕。

不过林大人,怎么也在查这件事?

看了他们来往的书信方知,林大人对此一直很愧疚。

既愧疚他当时疏忽,也愧疚没有把赔偿的银钱给到纪元的母亲,才让她被活活拖死。

从正荣县离开之后,林大人就在着手调查。

程教谕跟殷博士都说,此事要查,但要慢慢来,谁知道对方背后到底是谁。

一明一暗,太危险了。

程教谕,殷博士,两人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