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3/8页)

对方今年二十七,纪元甚至只有十五,所以就算纪元没考过他们,也还是纪元厉害。

纪元也就是不知道他俩的想法,不然肯定会赶紧反驳。

纪元紧张的点跟他们完全不同。

他心道,落榜都不是最坏的结果。

等着看吧。

除开国子监的宋留群之外,还有几个来自江浙,还有一些闽地,这些都是科举人数极多的地方。

他们同样紧张,说的话纪元听不懂,多半也是讨论此次题目。

来看榜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有士兵出来维持秩序。

之前喜欢看热闹的程小姐此刻却在家中。

她家只有自己跟五岁的幼弟,幼弟的奶娘还问:“大小姐,您平日不最爱热闹,怎么不去看榜啊。”

程亦珊道:“没什么意思,等他们试卷出了再说吧。”

丫鬟跟着道:“小姐是昨天晚上积食了,不想出门。”

说话间,程亦珊娘亲走过来,听说闺女积食,坐到她身边,轻轻给闺女揉肚子:“吩咐人煮山楂汤过来,怎么这样不小心。”

程亦珊今年十四,放在旁人家中也该端庄些,但在自家人这,却还是小孩的姿态。

程亦珊撒娇道:“不喝山楂汤,有些苦涩。”

程娘子拿女儿没办法,只好吩咐下人:“做些消食的软糕,不许放糖。”

说起来,今日工部营缮司郎中程大人还在公务,他则更关注会试揭榜。

每年会试成绩一出,朝中不少人都会去结交新科进士。

程大人好奇,他堂弟极为看重的纪元,会是个什么成绩。

若纪元成绩不错,自己能不能就此机会,举荐程教谕,好让他不在县城,总要挪挪地方。

朝中不少人,今日同样无心公务。

许多官员的子侄可能都在等着会试成绩,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担忧。

不过也有官员,都开始接受祝贺了。

宋留群的父亲,程大人的上司,工部左侍郎宋大人就是其中之一。

他儿子素有才名,在整个国子监都是有名的。

而且今年不过二十七,那可是正当年。

宋大人笑着道:“谁知道他考得如何,只要能上榜单,便是祖坟烧青烟了。”

此话自然是自谦。

国子监的夫子们讲,他儿子的文章十分出彩,按他们来看,绝对不会下前三。

甚至可能是会试第一。

会试第一,会元。

那他儿子就是连中两元了。

上次乡试,他儿子就是乡试的解元。

宋大人深吸口气,让自己保持冷静。

他家一族在朝中为官的不算少,最厉害的已经在翰林院做大学士了,也就是他的亲叔父。

那位也看重他儿子,只要这次排名不错,他们这一支就真的能起来。

要说对手,自然也是有的。

贵妃娘娘的外甥今年也在考试,在国子监考试里,不是他第一,就是自己儿子第一。

而那位,也确实是真正的高门望族。

宋大人把脑子里文章不错的学生都过了个遍,突然听到同僚道:“咦,这文章汇集,还有这等文章呢。怎么排名到五十多了。”

排名五十多?

那会是什么厉害人物吗。

宋大人虽然不太感兴趣,但等着放榜呢,还是去瞧了瞧。

那官员手中拿着的,正是纪元买过的《文章汇集》,一本十五两银子那个。

朝中官员,大多都是科举上来,自然会对科举文章感兴趣,如今会试结束,那书店便宜处理这些书,不过五两银子一本,这官员顺手带了一册。

左右这会无聊,便翻看翻看。

前面的文章也还好。

但翻到五十几名时,这建孟府纪元的文章,倒是有些不同之处。

此书收集的是考生们的乡试文章,准确说,收集的是四书文。

五经多杂乱,每个学生的考题可能还不一样,所以比较四书文是最合适,最公平的。

后两场更不用说,直接被忽略。

“你们看,这学生一答后生可畏,二答莫见乎隐,三答不知者以为为肉也。”

“一篇比一篇有意思。”

宋大人见此,也凑过去看。

程大人也不例外,等他看到那文章上的名字,有些诧异。

这不是纪元吗。

再看籍贯,确定了,这就是他堂弟的学生。

因为纪元的名字排在五十多号,很少有人会耐心翻完全本,多是看了前十几二十几便算了,复习都来不及,谁去看后面的文章。

现在考试结束,倒是有人真的一篇篇读过去。

“写得好!以有成期之,以无成警之也!”

那买书的官员直呼精妙,又道:“精神自流,真真切切,极好,当真极好。”

“看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