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3/4页)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为为肉也。”说的是什么了。

这句话拿出来,颇有些现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评价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释,其实也是他的猜测。

可总体来讲,就是告诉上位者,任用有贤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还是孔子这样受了委屈也不会多说的贤能。

或许是这样的思想,千年来的读书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响。

任用有贤能的人,这没错。

但什么是贤能,却还要再思量。

纪元继续写:“揣圣人之所为者,知不知皆无当也。”

“甚矣知圣人之难也,为肉耶,为无礼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仅如是云尔矣。”④

揣测圣人为什么那么做,不管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实际。

想要知道圣人的做法是很难的。

为了烤肉吗?为了不守祭祀礼仪吗?

谁知道呢,知不知道都是那样。

纪元闭着眼写,从祭祀的礼仪,再到事情的大小,再到两位圣人的心思。

最后讲那鲁国国君对此没有猜测吗?

猜测又怎么样,难道还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后面写完,纪元揉揉太阳穴。

四书的三题总算写完了。

辩论这些,不如他做几道数学题?

有时候,就是对古人了解得太深了,以史为鉴没错,可也不能真的把孔孟两位夫子的每一句都翻来覆去地分析吧。

算了,科考而已。

只是纪元心里这句,科考而已,让其他人听了,估计要惊掉下巴。

你对科举的态度是不是太轻佻了?!

别人都是严阵以待,你呢?你就是当题目来做啊!

都说文章是抒发个人想法的。

纪元的文章却很有意思,他应对文章的方法十分老练,什么样的题目,轻松答出什么样回答。

个人想法又十分不同,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也不会强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纪元的文章风格,早就形成。

时间还宽裕,纪元并未急着写那四篇五经,先是整理好前面的试卷。

今日的四篇五经,纪元准备做一篇,剩下的三篇明日养足精神再写。

两日时间,他并不着急。

他在考场里面有条不紊考试,外面的人却着急的很。

特别是府学众人。

还有便是贾昊,赵云天的家人。

后两者,断定他们能考上,大家的水平,心里还是有数的。

可能不能当第一,这很重要。

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虽然之前都讲什么小三元,但到底是民间的喊法。

真正能记到朝廷档案里的,只能从乡试算起。

毕竟朝廷一直说科举三试,指的可不是什么童试,乡试,会试。

正儿八经的,都是乡试,会试,殿试。

之前的他们捞不着就算了。

当乡试第一,真的很重要。

退一万步说,有了乡试第一这个名头,便是直接去做举人的官,那也是行的。

更别说,不管贾昊还是赵云天,大家都很年轻。

进士很有希望。

可说到年轻,众人眼皮一跳。

纪元更年轻啊。

不怪这两家如此焦虑。

谁让对方文章写得好,年纪也不大。

从哪看都是前途无量,后生可畏。

现在想想,只能期盼他年纪太小,在席舍里扛不住了。

十四岁,虽说年纪不算太小。

可到底是个少年人的年纪,沉不住气很正常。

科举场上沉不住气,那就完了。

这么想着,乡试考场还真的清出去一个学生。

再一打听,年纪真的不算大。

这让很多人来了精神。

万一是纪元呢?

李锦爹娘都赶过去看了,整个人吓的要死。

殷博士虽然没去,但殷小一去了。

再看被丢出来的学生,整个人呆呆傻傻的,双手发抖,哭个不停。

看着也十六七了。

谁说他年纪很小的啊。

直到他家人过来接走,看热闹的人才散开。

每年乡试都会有这种事,并不算稀奇。

从一开始进考场,这些学生就呆滞得厉害,脑子几乎不会转了。

这是紧张到极点的表现,最让人可惜的是,这种类型的考生,其实成绩不算特别差。

如果真的成绩不好,反而放松得厉害。

本来就紧张,贡院考场的环境又加剧这种情绪,突发呆滞木讷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可以算病理性的紧张。

听到这种消息,外面的书生们心里戚戚然。

好在考场内里,只有那学生周围的考生受了些影响,其他人都不知情。

而纪元好巧不巧,就是被影响的那个。

他就是听到旁边扑通一声,旁边的士兵便走进去,看到情况之后,又来了医士施针,直接把人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