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3/7页)

学生拿着自己最近最满意的文章上前,其他学生则自己复习。

学究也很辛苦,一天的时间里,要把所有学生的文章看完,并找出疏漏。

接下来肯定要加以改正。

时间过得极快。

府学官员基本都在为乡试的事情忙碌。

左训导全权负责乡试,而考试也不是像大家以为的那样,贡院腾出来就行。

修缮考场,聘请考官,选拔执事官,排定席舍,等等等等。

都要一一确定。

再说,五月初十了,还未接到朝廷的圣旨,就怕考试有什么变故。

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比如临时加的武举就是个例子。

京城的武举在四月份,那边肯定也为武举忙碌。

耽搁乡试也正常。

左训导还问了刚从京城过来的殷掌印,说怎么就选到乡试年武举了。

这样事情不就堆到一起。

殷掌印是知道答案的,回道:“到今年化远三十七年,已经八年未有武举,别说兵部跟武将,就连礼部也觉得不妥。”

“今年虽是乡试年,但今年再不考,那明年更不合适,明年还有会试。”

一拖再拖,就要等到后年,那就是间隔十年才武举?

便是最不爱打仗的文官都觉得不行,颇有些马放南山的感觉。

明年不行,后年太晚。

去年那会也不行,通知得太晚了。

算来算去,只有今年了。

好在四月武举,八月乡试,中间间隔四个月呢。

好在五月十四这□□廷关于化远三十七年的乡试文书终于下来。

除了皇上的圣旨之外,还有礼部对这次考试变动的细则。

圣旨,自然是要天下学生感激皇上给的机会。

细则才是府学跟学生们要研究的东西。

而今年的乡试,果然比之去年有些变动。

这些变动都很正常,就像每年的中考高考,每隔几年都会改革改进一样。

但今年的变动似乎有些大了。

首先,是乡试的时间推迟。

化远三十四年的乡试,化远三十一年的乡试,都是定在八月初六。

今年直接推迟到八月十八。

说是每年乡试,八月十五这日,学子,官员们,跟家人都不能团聚,实在不好。

如此团圆佳节不好骨肉分离。

纪元想了想,这边过着八月十五呢,那边还有三天要乡试。

这宴会只怕也不会太好。

算了,也确实是朝廷体察民情了。

考试推迟了十二天,这对不少考生来说都是心理压力。

但细则的第二条,更是让人坐不住。

三天的考试,又额外延长了时间。

增加到六天。

没错,足足增加一倍多。

八月十八进考场,二十四日出考场。

差不多五夜六天。

如果说推迟考试时间,让大家心里紧张起来,倒也不至于慌张。

但延长考试时间,完全是晴天霹雳。

关在狭小的席舍内考试,已经让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难受。

如今,如今又多了好几天。

这怎么能行。

不少人慌张万分。

后面对试卷的要求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怎么变动这样大。”

“为何会如此?”

“往年不都是三天吗,怎么这次改了?!”

“那题目是不是也增多了?”

题目倒是没变。

那为何?

学政让下面安抚好学生,他要托关系询问。

知府那边的书信已经到了,让学政安心,等知府看完,把信件原封不动送到学政那。

信件大概解释了朝廷如此做的原因。

聂县令的叔叔在京城吏部做事,对此朝中关系很是熟悉。

说是前两次乡试,都有学生写不完题目。

第一场考试,便要求四书三篇,五经四篇,着实有些多了。

第二场考试,要考试论一道,诏、浩、表一道,判词五条。

第三场考试,考试经,史,策论五条。

建孟府的规矩,是一天一场,考完当天收卷。

一些地方并不如此,是三日考完,一起收卷。

这样就有考生钻了空子,知道本地只重初场,就把初场的题目答得尽善尽美。

其他两场草草过了。

从化远三十一年就有人这么做,上次乡试化远三十四年,已经成风。

如果今年再不遏制,只怕有些地方,都敢把第二,第三场的卷子交个空白的上去。

也是有学生今年举报,这才被大家发现,从而彻查那些试卷。

朝廷商量过后,一是认定那些学生确实有错,但当地官员也有问题。

二是仔细看了题目过后,后面两场就算了,初场任务量确实太大。

所以科举时间延长,题目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