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2/2页)

对于康熙的宽容,陶长安接受得非常良好,有时候甚至为了感谢康熙对自己的包容,还特使给他多找了点特殊植物,算是自己的感谢了。

这几年陶长安可是趁着能够出海到国外的机会,帮自己和胤礽去看过好几次基地的建设情况,自己亲眼看到的,和听手下汇报的感觉,还是非常不同的。

实地查看过以后,陶长安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手下继续招收人手,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以填补人口不足的缺口。

看着不停往外扩张,一步步把当地那些土著也收编进来,已经可以跟一些小国家相媲美的基地,陶长安心理还是非常满足的。

尽管自己在大清那边是郡王了,以后可能还会被封为亲王,但即使是大清的亲王,那也是没有封地的,只是享受比较丰厚的俸禄而已,而且还不能够随便离开京城,需要在康熙或者是下一任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讨生活。

以后能够在外面做一方土皇帝或者是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出来做一方土皇帝,陶长安认为才是最好的了。

大清以后会不会经历灭亡陶长安不知道,但以后皇位的争夺肯定也会是一个十分惨烈的过程,陶长安不想以后让自己的后代被卷进夺嫡的风波当中,在海外好好的做一个土皇帝,过逍遥自在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当然这如今也只是陶长安一厢情愿的想法,以后万一希铭长大了有自己想法的话,陶长安也是会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

把自己能够安排好的安排好,让孩子把本事学好,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孩子们想做什么--只要不是违法犯忌的事情,陶长安就都随便孩子他们了。

陶长安自己都不喜欢人家安排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会犯这个喜欢安排其他人人生的错误。

即使这个其他人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好。

但很多的时候,自己不亲自尝试一下,是体会不到父母这样安排的意义在哪里的?

自己选择的路到底是对是错,得自己亲自去尝试,反复试错以后,才能够知道自己以后的人生应该往哪里走?

别人告诉自己的经验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自去尝试一番。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看法都是固执不肯变通的。

人教人说再多也没用,事教人一次就能够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会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没有遇到过足够多的事情,理论知识学得再多,等碰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陶长安还是比较有经验的,知道应该怎么样教导才是对他们最好的。

胤礽的基地建设的也非常广,里面的基础设施也是越来越完善,在大清这边源源不断的资源倾斜下,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一些没有完工的部分,在以后几年当中,也会陆陆续续的完工。

等到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来到了上辈子十分关键的一年。

上辈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可是就在今年秋季巡幸热河的时候。

到了这个时候,胤礽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这一世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很多大事仍然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着。

胤礽其实也担心自己这辈子会不会遇到跟上一辈子的事情,在今年第一次被废了太子之位?

虽说胤礽自己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但两辈子跟康熙之间的父子之情,还是让胤礽的心情十分复杂。

这一年康熙跟上一世一样,终于抓住了明朝余孽朱三太子和他的儿子,在罗列了朱三太子他们这些人一系列罪名以后,在京城西边的菜市口处决了他们。

解决了朱三太子这个隐患,康熙的心情那是前所未有的好。

兴致一来,就想着在冬季来临之前,到热河那边进行巡幸。

康熙一声令下,宫里宫外瞬间开始忙碌起来了。

这么重要的时候,陶长安肯定不会错过这次去热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