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2页)

惠嫔对于这个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的儿子,自然是十分关心的,因为儿子喜欢跟太子处处较劲的事情,惠嫔也是伤透了脑筋。

劝了胤褆不知道多少遍了,让他不要在明面上跟太子过不去,这让太皇太后和皇上看了,万一惹得他们不高兴怎么办?

可惜胤褆到底不是在惠嫔身边长大的,长到五岁多才回宫,他的性格已经初步形成了,自然不怎么听惠嫔这个还不是十分亲近额娘那些劝告的话语的。

胤褆作为上书房第一个入学的孩子,所享受到的师资力量自然是十分优秀的。

康熙对皇子的老师那是选拔得十分严格的,不是最好的,也不会安排来教导自己的皇子们。

本来胤褆听说如今四岁的太子已经会背诵三字经了,想着自己大太子弟弟两岁,提前进学了以后,比他多学两年,在学识方面肯定能够比得过太子弟弟。

可惜胤褆已经学了一段时间了,才发现那些字认识自己,但自己不认识它们啊!

他怎么都记不住老师们教的那些字要怎么背诵怎么写?

尽管他已经使出了所有的力气,十分的努力想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装进脑子里面,可惜才记住这边,就忘记了前面学过的那些!

在努力了好几个月以后,发现自己确实不是那块读书的料以后,胤褆只能够想着通过其他方面来胜过太子弟弟了。

仗着自己比太子大两岁,胤褆觉得在体力方面,自己绝对比太子厉害多了。

脑子不行,自己起码能够在武力方面胜过太子吧。

康熙看着大儿子绞尽脑汁的想要胜过太子,拼命读书练武的样子,还是感到非常欣慰的。

他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之间能够兄友弟恭的和睦相处,但也不想见到自己的孩子一点本事都没有。

孩子们之间能够进行良性竞争,你追我赶的努力学习,康熙还是十分乐意看到的。

这也是康熙虽然不大喜欢大儿子胤褆处处想要压太子一头的行为,却并没有直接制止的原因。

毕竟胤礽作为太子,以后想要做到康熙这个位置,成为大清的下一任皇帝,自己本身也得有足够的本事,能够压制住其他兄弟才行。

这个皇位可不是那么容易坐的,康熙从八岁开始登基,直到后面亲政,一路走来可是十分艰辛的。

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大好局面,等以后太子接任以后,就让大清由盛世转向衰落,康熙对太子的期望可是十分高的。

他希望这个可以说由自己亲自教养出来的太子,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得起大清的重任,以后把大清治理得越来越好,才能够让爱新觉罗的统治千秋万代下去。

康熙这个时候十分雄心勃勃的想要把大清推向盛世,稳固他们对大清皇朝的统治。

这个时候自然就对自己的继承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了,有这胤褆这个大哥来跟太子比拼,康熙觉得更能够激发太子学习的动力。

兄弟间良性竞争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康熙也不想养出一堆好吃懒做,什么都不会的皇子公主出来。

康熙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高,平常在处理完国事之余,他也会手不释卷的学习各种他觉得有用的知识。

对自己要求都这么高了,自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拿不出手的废物,为了让以后的皇子公主能够学更多的知识和本事,康熙还跟大学士们详细的制定了上书房那边每个阶段需要学习的学习内容,务必保证皇子公主他们从上书房学出来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学富五车、各有特长的有用之才!

那天还没亮,三更天就让人起床到上书房读书的规矩,就是康熙这个时候定下来的。

陶长安其实也听说了胤褆和胤礽之间的事情,两个可都还是孩子呢,就搞得这么复杂,不愧是皇宫里面出来的孩子,简直要成精了!

自己在钟粹宫就能够这么清楚的知道胤褆和胤礽之间比拼的事情,估计这宫里的人几乎都已经知道这些消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