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148(第2/3页)

文艺一点的说法,也许是一次转身、一个回眸、一次手背不经意的触碰。

科学一点的说法,是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以及众多神经递质在身体中碰撞产生的化学作用。

有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恋爱更像是社会资源的一种互惠,也有人认为爱情是一种共同体验后自我概念的拓展[注]。

那么,孟际舟呢?

他们认识也有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即使不谈今天的事情,也是非常相熟的朋友了——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姜觅雪才可以直接这么问。

……撇开他们现在的气氛更像是学术研讨会的话。

须知现在除了朋友以外,他们还有一层同事的关系在:

《态度》中Offie和Albert是近乎恋人的存在,之前姜觅雪还因为要展现Offie的状态被陈让卡了好一阵。

而在拍摄中,将存在于角色身上的情绪,带到戏外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

恰如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在生理反应之后——人们并不是因为先察觉到自己在生气,而后再出现脸红、呼吸加快的身体反应,而是因为先察觉到自己脸红、呼吸加快,而后才意识到“我在生气”。

同理,当演员跟随角色的时候,也完全有可能将产生的情绪,错误归因到另一位角色的扮演者身上。

——而这是姜觅雪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

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但孟际舟看起来已经明白了姜觅雪的意思。

他道:“为什么凡事一定要去用理性剖析呢。”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像是三流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台词,但人的情感有的时候就是不讲道理的。”

“如果我能将哪一时哪一刻都清晰无误地讲出来的话,或许才会显得更加不靠谱?”

“如果硬要我对此有什么解释的话,我只能说——大概是从欣赏开始的吧?”

至于纯洁的战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这的确很难精确到某个具体的时刻。

也许是从她压低声音学那个米国大汉威胁蔡振英说“有门能走就行”开始,又也许是从她的敷衍微信备注被发现,有些尴尬地朝自己道歉开始,再或者,是从姜觅雪面色严肃问自己“以前有没有犯过事”开始的,也都说不定……这实在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

而对于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孟际舟其实也向来保持着一种冷眼旁观的状态。

毕竟作为演员,想要不被各种角色影响,从情绪中抽离也是必备的能力——而他似乎天生就很擅长这样的事,不管是对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年幼的时候父母和兄长还曾经为孟际舟这种超乎常人的“冷漠”担忧过,不过让人松口气的是之后他似乎就找到了演戏这个纾解的渠道,因此才幸运的没有成长为反社会人格。

因此即使在之前发现自己似乎对姜觅雪产生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感情时,孟际舟也没有立即采取过行动。

对他而言,也许观察这种情绪,会比做出行动什么的,更加有趣。

一直到赛瓦诺恐袭的新闻爆出。

那一刻,行为胜过理智——本来孟际舟还在帮孟致出席洛杉矶一场会议,但当手机跳出新闻的那一秒,原本在前进的脚步顿住,而等他再回过神,这个会又被推回孟致头上,而他自己人已经在前往赛瓦诺的飞机上了。

——当然,这些内容,孟际舟也并不打算告诉姜觅雪。

如果是要追求的话,讲这些是干什么?通过卖惨来博取同情吗?

她不会被这种行为打动,他也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

心动只是他个人的,他并不打算要求她做什么。

孟际舟语气冷静地陈述。

……

郝芝开完会,对公司上下——尤其是特别入会的戚星——汇报了姜觅雪的身体状况良好,预计小半个月不到就能拆线,医生也表示留疤可能性较小等内容,然后又重新回到病房之后,姜觅雪和孟际舟已经谈完了。

有点出乎她意料的,孟际舟的神情看上去还行,姜觅雪也已经从之前的惊愕和神游天外中回过神,恢复平时的镇静情绪。

不止如此,她甚至还翻出了《态度》的剧本,一边研读之后的戏份,一边严谨地跟孟际舟讨论起了其中的细节。

“其实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加一点动作上的小细节,比如拳头攥一下,或者面部特写的时候眼神要缓缓从右往左这样?”

孟际舟:“可以之后确认一下,陈导在用演员面部的特写镜头时一直都比较谨慎。”

虽然面部特写在传递情绪时最有效果,但陈让的电影往往并不只局限于个人的情绪。

姜觅雪伸手就攥了下手:“那这样?”

郝芝发出了尖锐爆鸣:“姜觅雪,你手上才缝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