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到幽州
“官家为何不乘坐御辇,而是骑马?”孙傅不解地问道。
“如此春光,坐在车内,难免乏味了些。”赵宁心情大好地说道。
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官道上前进。
“谷神。”
完颜希尹道:“臣在。”
“前面如此多的平地,都是些什么地方?”赵官家问道。
“那在过去都是良田,现在已经荒废了。”
赵宁微微蹙起眉来,眼中尽是痛惜,他说道:“如此多良田荒废了,实在可惜啊。”
“现在战争结束,这些良田,应该也很快会重新被开发出来。”完颜希尹说道。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
“前面发生了什么?”赵宁问道。
孙傅骑着马,率先走了过去。
不多时,孙傅回来说道:“官家,是一些流民路过,现在已经走了。”
这时,赵宁已经在左前方的那些荒地看到黑压压的人群。
前面的禁卫军严阵以待,深怕那些流民冲击赵官家的御驾。
“很少见有流民成群结队。”赵宁又继续问道。
“他们是去田里挖野草吃的。”孙傅突然说道,“臣刚才派人问过。”
众人沉默下来。
“幽州的粮食问题还未解决么?”赵宁转身问陆宰。
陆宰说道:“按照各州府提报的转运文书核算,现在幽州的粮食总量已经达到三十万石,足够十万人吃三个月,后续还有百万石的粮食可以调运,粮食是足够的。”
“那那些流民……”
“去挖野草,可能是想拌着粮食吃。”
赵宁望着远处的人群看了好一会儿,心中想着:但愿以后的以后,这片土地都不再有战争,但愿这里的人,都能平静地度过这简短的一生。
赵宁没有在这里继续停留,他倒是也相信了陆宰的话。
若是流民真的没有任何食物吃了,恐怕也不会这般有序地成群结队去挖野草。
四月初,河北的春光是最浓的时候。
在这个时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高速建筑,视野极其开阔。
中午的时候,大队伍到了幽州城。
赵宁抬起头来,看着那斑驳的城墙,古旧的城楼,恍惚间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他记得他前世还经常去北京出差。
他朝周围看了看,似乎想找出一些幽州与北京的重合之处。
但转念一想,北京城的原型好像是后来蒙古人建的大都,又经历了明清的改造,与辽金时期的辽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在幽州城侧门,一些瘦骨嶙峋的行人,拖家带口的从远处蹒跚走来,他们是去年逃离幽州的百姓。
如今,战争结束的消息,如同信鸽一样在河北大地上传开。
这个春天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听到这样的消息,无数在路上奔走的人喜极而泣。
有的人选择了继续南下,但更多人却选择了返回。
谁愿意离开已经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家乡呢?
“二姐,在做什么呢?”回来的人群中,一个男子忽然喊道。
“爹爹,这里有一朵花,很好看,我要把它带回家里,放在我的花瓶里。”
城墙脚下,蹲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儿,她虽然蓬头垢面,但笑容却简单而纯正。
“这丫头,家里都快没饭吃了,还惦记着花。”男子走过去,一把牵住女儿的手。
小女孩儿左手拿着花,右手牵着父亲的手,跟着父亲,还有前面的亲人,想侧门走去。
“爹爹,前面都是什么人?”
“那是大宋的官家来了。”
“大宋的官家是什么人呢?”
“就是……就是官家。”
“他来这里做什么呢?”
“来这里……来这里结束战争。”
“以后不会打仗了吗?”小女孩好奇地问道。
“不会了。”
那朵花,在春风中格外鲜艳。
北国的春,也有北国春的美。
可能是由于空气更加干燥,阳光显得格外通透,城内的旧屋之间,道路两旁长了些草,却还有一些花。
行在是原魏王府,也就是兀术住的地方。
在赵官家抵达之前,吕颐浩已经安排人将那里全部撤换了一遍。
赵宁在魏王府门口下马。
“吕卿。”
“臣在。”
“幽州的粮食能满足了吗?”
“已经可以满足,四处的城门都有领粮食的地方,一户人家领一石。”
“幽州百姓如何说朝廷?”
“都在说战争结束了,都在说官家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朕问的不是他们如何说朕,而是朝廷。”
“都在歌颂朝廷。”
孙傅又跳出来说道:“那自然是,大宋结束了宋金辽百年之争,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乱之苦,陛下之大德也!”